从花粉到花生,让人类产生过敏变态反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变态反应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几乎同一时期,“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极少有科学家探询究竟为何存在这种严重而有潜在危险的免疫反应,更不用说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
20世纪60年代有关多细胞真核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如果受到蠕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会导致高含量免疫球蛋白E的生成,而引起变态反应的正是这一抗体。从那时起,有种观点盛行不衰:在进化中,人体为抵御寄生虫,发生变态反应,却把免疫反应的目标弄错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吉·普罗菲特在1991年对变态反应作出了一种非主流理论解释。她推测,在进化中,变态反应的形成是为了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环境毒素(例如有毒的植物化学物质和毒液)的伤害。过敏原在多数人看来是无害的,但有很多事实上就是毒素。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虽然“毒素假设”至今仍不受生物医学界重视,但是其仍有一定合理性。首先,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可以理解为身体力求摆脱过敏原的一种尝试,类似于食物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类似的驱逐反应。其次,变态反应往往发生在接触毒素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与需要一定时间方才显现的蠕虫感染相比,有一定差异。此外,患有过敏症的人常对过敏原变得极度敏感,环境中稍有微量便立即反应。考虑到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都不能如此灵敏,对蠕虫表现得如此敏感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最后,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多种多样。“蠕虫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物质都能造成变态反应,但“毒素假设”却预料到这些过敏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造成伤害的能力。“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的多数患者会发现,变态反应可能有益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
第2段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变态反应的产生机制
人体过敏的反应类型
导致变态反应的基因
对人体损害最严重的过敏原
中国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而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西晋王朝灭亡以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乱,以及居于国家统治地位民族的变更,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受到了一次次的强烈冲击。正是这种大的历史变革,也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随之有了改变,常见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这就促进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公元5—6世纪,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等新出现的高足坐具,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席不正不坐”的传统要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①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我们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②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还用着惯常的蹲跪姿势,双足并没有垂到地面上。③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将双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洛阳龙门浮雕所见坐圆凳的佛像,也有一条腿垂到了地上。④
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珪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地说,在唐代时,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再看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画中绘一凉亭,亭内摆着一个长方食桌,两侧有高足条凳,凳上面对面地坐着9位规规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摆满大盆小盏,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这已是众人围坐一起的会食了,这样的画面在敦煌还发现了一些,构图区别不大。
还有西安附近发掘的一座唐代韦氏家族墓中,墓室东壁见到一幅《野宴图》壁画。画面正中是摆放食物的大案,案的三面围放着大条凳,各坐3个男子。男子们似乎还不太习惯把双腿垂放下地,依然还有人采用盘腿的姿势坐着。还值得一提的是传世绘画《宫乐图》,图中十多个作乐的宫女,也是围坐在一张大案前,一面和乐,一面宴饮。有一宫女手执长柄勺,正将大盆内的饮料分斟给她的同伴们,有的宫女正端碗进饮。所不同的是,她们坐的不是多人合用的大条凳,而是一种很精致的单人椅。
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通,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分餐向会食的转变,没有这场家具变革是不可能完成的。据家具史专家们的研究,古代中国家具发展到唐末五代之际,在品种和类型上已基本齐全,这当然主要指的是高足家具,其中桌和椅是最重要的两个品类。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
文中第2段意在说明:
中原地区高足坐具出现的历史背景
社会习惯与家具发展间的相互作用
席地而坐的传统习惯消失的原因
民族交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根据图例和数字表回答下题:
数字表中第2行第4列的数字对应的符号是
♂
♀
▲
●
银行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2年期2.25%,3年期2.52%,5年期2.79%。如果存入1万元,5年后本息最多为多少元:
11430
11395
11240
10965
2015年第2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环比增长最快的是:
2016年第1季度
2015年第4季度
2015年第3季度
2015年第2季度
刻舟∶求剑
里应∶外合
掩耳∶盗铃
打草∶惊蛇
指桑∶骂槐
根据统计结果,2006年至2016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总数的12.8%,超过德国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为5篇,占世界总数的18.0%,世界排名首次达到第3位。此外,我国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包括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这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由此可以推出:
近两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实效
排名靠前的高被引论文占比和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科学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占世界总数超过12.8%
近两年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国际热点论文总数超过2000篇
根据图例和数字表回答下题:
数字表第2行第5、7、8列的数字对应的符号依次是:
♀◇△
◇△△
●◇●
▲♀♀
一次长跑比赛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比赛中,最后一名在距离第3圈终点150米处被第1名完成超圈(即比他多跑1圈),50秒后,他又在距离第3圈终点45米处被第2名完成超圈。假定所有选手均是匀速,那么第2名速度约为:
2.83米/秒
2.9米/秒
2.82米/秒
2.1米/秒
2021年,在北京市不断创新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基础上,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度扩容。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近日成为新晋试点地区。4省市合计明确203项试点任务,与北京市形成“1+N”的试点格局。
试点扩容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计,此举必将带动更多国际先进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产生鲶鱼效应,为推动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带来更多利好。
首先,这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当前,我国的服务业开放既面临重要的机遇,也存在现实的差距。一方面,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消费形态正在由以实物消费为主加快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转变,服务业吸收外资已占吸收外资总量的70%以上。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约占GDP的5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存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持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其次,这有利于更好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服务业开放点多面广、门类众多,既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统筹,又涉及各类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多维度开展创新探索。比如,天津将试点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局中加以谋划考虑;________将强化国家战略承载区域的示范效应;________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________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着力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总的来看,这次开展试点的4省市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和产业代表性较强。因此,通过改革创新,发挥地方首创精神,能够在工作中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对全国服务业开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最后,这还有利于加强协同开放。新增4个试点省市,有助于与北京的示范区建设形成梯次安排与协调配合,更加有序安排试点政策实施和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多点开展试验论证,形成综合效应。可在统筹好共性领域开放探索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地区特色、特点,鼓励差异化探索。将北京市24项创新性较强的试点任务纳入4省市方案,接近52项共性试点任务的半数,共同开展开放探索;明确有各地特色的措施151项,约占总体203项试点任务的四分之三。
根据文中第2段,为了产生“鲶鱼效应”应该: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全新的国际服务业发展格局
吸引国际先进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
推动我国实施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