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竞赛开幕式需要列队,共10排。导演安排演员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在第一排,安排剩下演员人数的一半多一个在第2排……..依次类推。如果在第10排恰好将演员排完,那么参与排队列的演员共有( )名。
2000
2008
2012
2046
上级检查组在某周的周一至周五检查了甲、乙、丙、丁、戊5个单位。已知:
(1)戊是第3个被检查单位;
(2)第4个被检查单位得到的既有批评也有表扬;
(3)乙和丁两个单位得到的只有批评;
(4)检查甲单位是在检查丁单位之后。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检查乙单位是在检查丙单位之前
检查甲单位是在检查戊单位之后
检查丙单位是在检查丁单位之前
检查戊单位是在检查丁单位之后
①说起挖井的技术与历史,国人最可自豪。据说甲骨文中就有“井”字,华夏民族的祖先们早就知道用石头做成铲子可掘地寻水了。有科学史家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一项重大发明,并在11世纪传到欧洲,影响极为深远。
②近代地质科学建立后,人们对地下的好奇心有增无减。而研究岩芯,是地质科学家最偏爱的手段之一。岩芯就像地球的“起居注”,一天不落地记录了地球的生活作息和成长经历——地球的体温怎样变化?地球偷偷埋藏了多少宝藏?大地为何震动?火山为何喷发?地球如何从最初的“水深火热”变为养育万物的“母亲”?这些问题的答案,岩芯里几乎都有。倘若能够让地球亿万年沉积下来的岩石重见天日,那无疑是最理想的研究载体。
③于是,人类开始联合起来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打千米以上的深钻孔。目前最深的钻井是苏联打的,深达12262米;次深的是德国9101米的KTB深孔,两孔深度均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地理环境可谓得天独厚。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终于研制成功了属于自己的钻探利器“地壳一号”。这个钻机有何能耐敢称“一号”?通过一组数据,我们便可知晓:组装前的钻机设备总体积6000余立方米,总重量1500多吨,其中长度超过10米的结构件33件,单件最大长度13米,单件最大重量约40吨,需要50辆长21.5米的六轴重型拖挂运输车才能装下。这些巨型部件经过9个复杂的步骤安装完成后,整个钻机约20层楼高,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大。钻机钻深预计可达万米,最大勾载700吨,相当于12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总功率4610千瓦。“地壳一号”不仅庞大,更兼具灵巧。它真正实现了钻机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工人只需在操作室触动按钮和监测,钻机设备就可自动完成全套动作,既高效又安全。
④预计“地壳一号”所在的大庆油田“松科2井”将与已经完成的“松科1井”钻探成果一起,构成完整的白垩系岩芯。白垩纪既是恐龙大繁殖时期,也是发生大灭绝的时期。现在的研究显示,白垩纪是地球不断升温的时期,和现在很像,其平均气温比今天高10摄氏度左右,这一时期的地层会完整地记录那时的环境变化。这些成果,将对我们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另外,大庆油田之下是否埋藏着更深的“油盆”,也有待“地壳一号”给出答案。
如果本文的副标题为“‘地壳一号’成功研制”,主标题最恰当的是:
从“上天”到“入地”
从“地表”到“地心”
从“凿井取水”到“万米钻探”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
上起第14行,左起第16列的数是:
16
17
18
19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脂肪当作健康的“大敌”,尤其是饱和脂肪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是,脂肪的摄入应该占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该在10%以下。
而最近《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似乎“颠覆”了这一观念。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从世界5大洲的18个国家,选择了高中低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共招募了超过13.5万名志愿者,通过统计他们的饮食习惯来计算营养组成,并在此后的多年(5.3至9.3年)中,追踪他们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一篇论文是关于蔬菜、水果和豆类的影响,其结论没有新鲜的地方,大致就是每天总共4份左右(375到500克)这三类食物对健康好处明显,进一步增加摄入量带来的好处不大。
而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是,脂肪摄入量和种类,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风险都不相关;与脂肪摄入量最低的那一组相比,摄入量最高的那组整体死亡率、中风以及心血管疾病之外的死亡风险还要低一些。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则相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那一组比最低的那一组,总体死亡率高28%,而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导致的死亡率则没有影响。
在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同时,《柳叶刀》杂志还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挑战了健康饮食的定义,但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在这篇评论中,作者认为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补充了中低收入地区饮食与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加深了“饮食与健康”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评论作者并没有赞同研究者的结论,而是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项研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品(肉和奶制品)。除了脂肪外,这些食品也是锌、铁、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微量成分的良好来源。而在脂肪摄入量低(从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人群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是不足的。所以,“脂肪降低死亡率”这个调查结果,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富含脂肪的这些食物营养密度高,解决了这些食物摄入量低的人群某些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第二,在这两篇论文中,一篇的结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篇的结论是“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蔬菜、水果和豆类,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分开讨论,比如添加糖、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粗粮。
第三,混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如在欧美发达地区,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从而可能有更多对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比如遵守医嘱、合理的睡眠、控制饮酒、食用“推荐的食物”等等。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人们接受的健康生活指导会少一些。所以,评论作者认为,人们的健康意识,可能是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混杂因素。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两篇论文,其研究结果不包括________。
蔬菜、水果和豆类摄入越多好处越大
脂肪摄入量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无关
脂肪摄入量跟死亡风险无关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
近代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但是由于他不能用最科学严密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直到麦克斯韦完整地表述了这一规律,才得到人们的正式承认,可见:
麦克斯韦比法拉第更聪明
科学语言是最严密最科学
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
只要语言表达能力强,就能得到人们的承认
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
5.9万
6.3万
6.7万
7.1万
老张、老张的妹妹、老张的儿子和老张的女儿4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后发现,第1名与第4名的年龄相同,但第1名的孪生同胞(上述4人之一)与第4名的性别不同。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出第1名是:
老张
老张的女儿
老张的妹妹
老张的儿子
由1、2、3、4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共有24个,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第18个数是以下哪项:
3241
3421
3412
3214
科学和艺术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传播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由从业者将科学以各种手段和途径转化成公众易于理解的内容,从而实现传播,激发人们对科学的意识和欣赏,形成对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从学术同行传播的角度来说,很多著名学术期刊都会有艺术性的封面,这些封面就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结果。面向普通公众的科学传播更加需要寓教于乐,其意义无外乎强调信息的传播要嫁接到艺术的手段上来,这样才能触动公众的神经,引起他们的共鸣。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科学传播,也是一门艺术
科学与艺术,硬币的两面
嫁接艺术,科学成为大众文化
艺术封面,科学艺术的跨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