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月光、蝉鸣、蛙声与稻香,都是夏夜田间的________景物,遭遇罢官的辛弃疾在此一住十几年,心性渐渐________,词句变得安详平实。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平凡 索然
寻常 淡然
平常 安然
常见 了然
①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必定汇集了各方面的资源与活力
②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是城市把世界各地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③城市社会化的精细分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协调和交流,而创新与创造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就像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所展示的那样,城市海纳百川,汇集各路精英,给人以无穷的梦想和希望
⑤城市的发展既是一部群居史,也是一部产业创新与大众创业史
⑥无论是工业时代初期的蒸汽机革命,还是今天的“互联网+”,都是以城市为代表的新生产方式的胜利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③②⑤⑥④
②①④③⑤⑥
⑥③②①④⑤
⑤①③②⑥④
网络世界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假期变得异常活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人被迫待在家中,通过上网来打发时间。可是,虽然此前不少年轻人都将“宅”生活视为理想状态。但是当“微博刷到脑壳痛”“追剧追到无聊”之后,人们才发现:这样的宅生活并非那么充实和舒适。与此同时,关于空虚、无聊的感慨也不绝于耳。网络互动,能否真正缓解人们的孤独?通过网络,我们似乎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实际上又活在自己的“气泡”之中,陷入了一种全新的孤独状态:对人际关系的焦虑、线上线下身份转换的模糊、新的时空紧张感,等等。
这一文段意在说明:
网络世界在这个春节假期变得异常活跃
网络的宅生活并非那么充实和舒适
网络互动,不能真正缓解人们的孤独
在网络中,我们陷入了一种全新的孤独状态
早上7点之前,某小区门口停有100辆共享单车。7点开始,每20秒就有一辆共享单车被骑走。共享单车企业雇佣三轮车从附近的地铁站将无人使用的车辆拉到小区门口,7点拉来第一趟,往后每15分钟拉一趟,每趟拉来30辆共享单车。则下列哪个时间段会出现小区门口没有共享单车的情况?(不存在共享单车损坏和被骑来小区门口的情况)
8点21分至25分
8点36分至40分
8点41分至45分
8点46分至50分
城市化是继工业化以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大力量。地方政府在城市化方面有着很强的冲动,但这个冲动更多表现在土地的城市化方面。因为土地的升值幅度很大,潜力很大,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城市化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并非真正的城市化,因为城市化程度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的。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发展要避免土地的城市化
发展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
人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城市化是地方发展的正确选择
赵、钱、孙、李参加单位工会组织的兴趣小组,现在有书法、围棋、瑜伽三种可以选择。已知三个兴趣小组都要有人参加,且每人只能选一种。
赵说:“如果我要参加书法小组,孙、李至少有一个会和我一起参加。”
钱说:“我不参加瑜伽小组,孙也一定不会参加。”
孙说:“赵一定不会参加围棋小组。”
李说:“我要和钱参加同一个小组,但我不参加书法小组。”
如果每个人说的都是真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赵参加了围棋兴趣小组
孙参加了瑜伽兴趣小组
赵和孙参加了书法兴趣小组
钱和李参加了围棋兴趣小组
“扶老人”的争议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道德因素,也_______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养老之痛,老人们“摔不起”“病不起”,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影射 窘迫
揭露 尴尬
折射 窘境
暴露 困境
谜语有多种猜法。比较法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谜面:枕头。要求打一成语。谜底:置之脑后
②谜面:桃花潭水深千尺。要求打一成语。谜底:无与伦比
③谜面: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要求打一字。谜底:夕
关于①②③谜语的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溯源法,②比较法,③拟物法
①溯源法,②拟物法,③比较法
①比较法,②溯源法,③拟物法
①拟物法,②溯源法,③比较法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气压不仅随温度变化,也因海拔高度而异。2022年7月的一天,测出三地(当天天气均为晴天)的气压分别为100.6KPa、87.4KPa、60.3KPa,则这三个地方最有可能依次是:
广西北海、云南大理古城、重庆仙女山
四川峨眉山、海南三亚、甘肃兰州
海南三亚、重庆仙女山、西藏拉萨
西藏拉萨、四川峨眉山、广西北海
全球化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不意味着人们关于它的任何谈论都是合理的或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倒是: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被疏忽和遮蔽。仅就字面而言,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全球范围内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下列表述符合这段文字原意的是:
人们熟知某一话题,意味着人们对它的理解都是清楚的
“全球化”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
“全球化”主要描述了1985年以来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
“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熟知并明确把握的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