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没有来自于碰撞的热储备,“地球发电机”就根本不会启动,地球也就不会拥有一个保护着地球生命的磁场了。太阳辐射会毫不留情地剥离大气层并冲击地球表面,地球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和现在火星相同的命运。由此看来,我们这个适于居住的世界就好像是由一些互不相干的现象构建起来的,包括月亮的诞生、磁场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水的存在等等。假若没有那次碰撞,地球就没有足够的热能在地核中驱动热的对流运动,地球磁场也不会形成;假若没有水,地壳就可能太浓稠从而不会分解成构造板块。看看金星吧!它没有板块构造,没有水,没有磁场。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地球,宇宙的孤例
地球,碰撞的奇迹
地球,必然的偶遇
地球,偶然的侥幸
随着隐身、高超声速、无人等技术的发展及在空天领域的应用,空天兵器正在发生________的变化。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构成空天威胁的兵器主要包括巡航导弹、空基打击平台、弹道导弹、天基攻击武器等。显然,空天领域已经成为战争致胜的新高地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空前绝后 方向
翻天覆地 焦点
不可思议 趋势
难能可贵 目标
要完成某项工程,甲施工队单独干需要30天才能完成,乙施工队需要40天才能完成。甲乙合作干了10天,因故停工10天,再开工时甲乙丙三个施工队一起工作,再干4天就可全部完工。那么,丙队单独干需要大约( )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当技术的进步逐渐拨开传统“战争迷雾”之时,网络和电磁等虚拟空间因素也给侦察情报带来了相应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开放互联、庞大的用户群体、被动的防御特性、未知的安全漏洞,使得网络攻击的隐蔽性不断增强、难以防范。同时,情报的处理、分发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网络支撑。另一方面,战场上的无人化侦察装备种类繁多,特别是重点区域和要害目标附近,用频装备数量庞大,导致局部电磁拥挤,容易出现频率自扰现象。而且交战双方极易互相实施电磁干扰和压制,使得无人化侦察装备的稳定运行遭受严峻考验。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虚拟空间因素对侦察情报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驱散传统“战争迷雾”的关键
无人化侦察装备升级引发的连锁反应
侦察情报技术信息化进程中遭遇的困境
某火车站有一、二、三号三个售票窗口,某天一号以外的窗口卖出了746张票,二号以外的窗口卖出了726张票,三号以外的窗口卖出了700张票。问当天该站共售车票多少张:
1086
988
986
980
把一个漂亮的鸟笼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止地向别人解释和说明挂一个空鸟笼要轻松得多,这就是鸟笼逻辑。并不一定每一个鸟笼里应该装进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受制于惯性思维,不知变通,难以突破常规,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鸟笼逻辑的是:
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结婚要先置办新房
大学毕业生一般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待职业发展成熟后再考虑创业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河里做标记,晚上河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依然沿着原来的标记渡水,结果淹死了不少兵士
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把衔到的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使没装满水的瓶子里的水位得到上升,最终它喝到了水
热水和冷水混在一起会变成温水。但是,温水不会自发分成热水和冷水。热量只能从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单向传递,这一原理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用分子这一微观视角看这一定律,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其中沿着随机方向运动的分子的速度。分子运动速度快就会变热,速度慢就会变冷。但是数量庞大的分子运动时,各个分子的运动速度不是固定的。说到底,温度只不过是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分子的平均速度罢了。因此,如果能够从以各种速度运动的分子中,只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从理论上说,就应该能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从温水中单独提取出热水
从温水中自发分出冷热水
不使用能量就把冷水烧开
不通过传递就把热水变温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城市文化地标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形神兼备的呈现方式
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或各类时髦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
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
不论动机多么伟大,不论出于多么善良的心地,想要改变一个人,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都是徒然的,如果他并不理解这种改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人是很难改变的
没有善良的动机就不能使人改变
孩子和成人一样不容易改变
只有当人自己理解改变时他才会改变
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是:
只有经历挫折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仁人志士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所以成功了
挫折虽给人带来了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历史长河中,大批伟大人物坚持与磨难斗争并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