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俗称草花,是棉花形成棉桃前所开的花朵,一直作为棉花产业的副产物被废弃。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对棉花花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时发现,棉花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治疗老年痴呆的功效。他们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将棉花花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出来,制成剂量小、药效明显、服用方便的“棉花花总黄酮片”,用于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2014年6月获批新疆首个中国中药5类新药临床试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黄酮类物质有助于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
中国科学家变废为宝,发现棉花花新的价值
“棉花花总黄酮片”获批新疆首个中国中药5类新药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家从棉花花中提取治疗中度老年痴呆药并成功转让药企
2020年中国钓鱼钩、竿、轮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
增长了不到5%
增长了5%以上
减少了不到5%
减少了5%以上
下列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本次普查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以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
本次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人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对象可通过互联网自助填报
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京剧世家“谭门”至今已历七代人物。“70后”的谭正岩是谭门的第七代传人。他的高祖谭鑫培处在艺术高峰的时期约在:
清朝道咸年间
清朝同光年间
二十世纪30年代
二十世纪40年代
动物外壳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历史中的革新事件,对塑造身体构型、保护脆弱软体以及实现生态扩张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断生长的壳体也会阻碍动物运动、消耗更多能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一些带壳动物演化出一种特殊的生存策略——断壳,即通过分泌隔板及溶壳物质断掉壳顶部分,但它何时起源又如何演化一直是个谜。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日前在云南玉案山组碳酸岩夹层中,发现了一类距今5.18亿年前的新型软舌螺动物——断壳桶螺,他们采用高分辨率显微CT技术,结合扫描电镜观察,首次复原了其完整的断壳过程,为揭示动物断壳行为的起源与演化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古生物学》上。
关于断壳桶螺的研究,文中没有提及:
技术手段
文献依据
重要价值
成果形态
设想用以下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关于花的结构:在黑板上画一株植物,标明其各个部分:雄蕊、雌蕊、茎柄等,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让孩子们都写在本子上,直到把它们都记住后,孩子们才能观察和接触真正的植物。没有人会容忍这种愚蠢的教授生物学的方法。但是几百年来,学习外语运用的恰恰是这种方法——至今,这种方法还未结束呢!
从上文看,作者认为不恰当的外语学习方法是:
边学语法边说话
先学语法再学说话
先学说话再学语法
只学语法不学说话
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环境社会学诞生以来,已经形成新生态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和建构主义范式等三大主流范式,从各种视角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释西方环境问题的社会机制,但对于中国而言则由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深刻差异而可能南橘北枳。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解释中国问题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中国的环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多种学科的方法在中国环境问题的解释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方环境社会学的三大主流范式得到深刻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中西方的环境问题相似性可减弱二者经验差异对学科解释的影响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模式与演化规律的学科。对“模式”与“规律”的探求是语言学与其他科学共同的目标。然而,光有科学的目标还远远不够。演绎与归纳、定性与定量、描写与解释、假设与检验等现代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正是我国传统语言学所欠缺的。与此同时,中国语言学还面临着国际化问题。我们在国际语言学学术共同体中的声音还很微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及国际学术语言是英语的语言藩篱,也存在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国语言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国际化任重道远
过去国内语言学界对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认识存在误区
研究理念与方法的问题制约了中国语言学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对语言结构模式和演化规律的探究是现代语言学的终极追求
以下折线图反映了2018~2020年中国哪项钓具贸易额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钓鱼竿进口额
钓鱼竿出口额
钓线轮进口额
钓线轮出口额
耐磨材料可分为金属耐磨材料、陶瓷耐磨材料和树脂耐磨材料,2014—2020年各类耐磨材料的消费量如下表所示:
2015—2020年中国金属、陶瓷、树脂耐磨材料消费量均高于上年水平的年份有几个?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