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排结构
(2)立意
(3)选题
(4)完成论文
(5)查阅资料
3-2-1-5-4
2-1-3-5-4
2-3-5-1-4
3-5-2-1-4
从未来发展看,消费结构中上升最强劲的能源品种是:
核电
区外来电
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发电
再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以下各项中,属于再社会化的是:
小张博士毕业后,发现自己十多年来在学校里的做人方式并不适合机关工作,开始尝试新的待人接物方式
老刘40多岁时,因工厂不景气下了岗,开始尝试新工作,开了一家小卖店
小贾天生智障,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在妇联帮助下,她从18岁开始接受补偿教育,现在生活基本可自理了
小李在大学二年级时,由哲学系转入心理学系
9月底,小李开启了欧洲之旅。他先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啤酒节,随后参观了海德公园并瞻仰了马克思墓,最后参观了欧盟总部。问小李依次游历了哪几座城市?
慕尼黑、伦敦、布鲁塞尔
米兰、柏林、阿姆斯特丹
柏林、伦敦、日内瓦
巴黎、汉堡、布鲁塞尔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在我国“世界遗产”中唯一的文化景观是:
山西平遥古城
庐山风景名胜区
苏州古典园林
敦煌莫高窟
东北虎∶森林∶自然资源
实验室∶教学楼∶科研机构
服装∶折扣店∶购物中心
阅览室∶图书馆∶学习场所
车床∶生产车间∶工人
2010年中国各部门、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3.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7和1.3个百分点,9~12月份当月同比增速均低于10.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13.2%、11.0%、15.5%和9.6%,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1、2.2、1.8、1.0和4.0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0.3%,与前三季度持平。12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2010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全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34754亿元,增长14.8%(12月份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28.0%、14.8%和6.6%,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5.5、12.1和16.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9%和35.8%,分别提高了12.5和19.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由上年下降1.3%转为增长6.1%。
2010年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快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工业品出厂价上涨5.5%,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9.5%。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09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30273.5亿元
(2)2010年12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速度超过了11月
(3)2010年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比前三季度均有所回落
0个
1个
2个
3个
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
龙卷风是一种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的春季和夏季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霾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而导致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题。
①玻璃作为一种由天然矿物(石英砂)加工而成的无定形材料,拥有悠久的历史。从4000多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被发明之后,玻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稀有的装饰与礼器材料使用,如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墓中法老胸针上的玻璃圣甲虫等。直至公元10世纪以后,随着透明玻璃组分的诞生以及吹制法等工艺的不断成熟,玻璃开始规模化生产并被制成容器、窗花、镜子等,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②玻璃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非晶态结构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从微观结构来看,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杂乱无章,就像液体一样;然而从宏观层面来看,玻璃会表现出固体的特征,这被称为“玻璃态”,是非晶态固体的一种。尽管玻璃内部的原子是无规则的,但如果我们将观测范围缩小,就会发现近邻原子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这被称为“短程有序”。在玻璃内部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硅氧四面体的构造单元,即一个硅原子位于中心,四个氧原子分别连接在四个顶点上,这种牢固的构造单元赋予玻璃耐高温、耐腐蚀、耐氧化和高硬度等特性。后来人类不断研究玻璃特性、创新玻璃品种,玻璃已成为当下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
③进入16世纪,玻璃的功能性特征进一步被发现。16世纪末,显微镜被发明,接着,望远镜问世。人类借助玻璃奇特的物理特性,不仅放大了肉眼可见的物体,而且观察到超越视觉自然局限的世界,掀起光学技术革命。当时间来到近代,从居里夫人使用玻璃器皿发现元素钋和镭、开创放射性理论,到高锟利用玻璃纤维实现通信革命,再到阿列克谢·叶基莫夫在有色玻璃中发现量子点,众多改变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中都有玻璃的身影。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不同元素组合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力,助推人类的科技进步,单就这一点来说,玻璃是一项平凡而又重要的材料创造。
④太阳能事业同时也是玻璃事业,目前主流的太阳能发电电池基本都需要玻璃。对晶硅电池封装材料来说,透光率是决定其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玻璃的透光率达91.6%以上,是晶硅电池封装的首选和必备材料。碲化镉和钙钛矿薄膜电池对前电极材料的透光率和导电率同时提出较高要求,在玻璃表面制备均匀、高透、低阻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成为实现前电极功能的关键路径。目前玻璃在钙钛矿电池成本中的占比已超30%,是薄膜电池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当前,我国新能源玻璃的工艺、材料、应用已实现高效协同,上游玻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0%,中游电池组件全球占比超过80%。
⑤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逐渐成为材料研究和创新的必然趋势,催生新的学科前沿、科技领域和创新形态。玻璃新材料也持续深化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创新,开展前沿技术探索,将为显示技术、智慧医疗、空间科技等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⑥万物显示引领万物互联,开启未来生活的智慧新图景。随着玻璃向极薄方向发展,玻璃可以作为透明保护层,通过功能复合显示更加清晰、更加集成的图像阵列,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的显示屏幕可以像卷轴一样轻松卷起、伸缩并随身携带。未来,该技术将在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让车辆近60%面积的玻璃区域具备透明显示器功能,使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成为现实,打造新一代HMI(人机界面)方案。此外,在智慧医疗领域,在玻璃衬片上精密置入应变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微型电子元器件,形成可贴合在人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贴片,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生理信号,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同时可以用来增强智能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交互能力。
文章第②自然段意在说明:
玻璃为什么有非晶态结构
玻璃内部的原子如何排列
玻璃为什么可以长期保存
玻璃材料为什么能耐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