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江苏最终样本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0.94%。调查显示:2015年11月1日零时江苏常住人口为7973万人,同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07万人,增长1.36%。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64万人,占13.35%;15~64岁人口为5910万人,占74.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999万人,占12.5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4个百分点。
全省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1230万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为1356万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为274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为1744万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江苏0~14岁人口比重比65岁及以上人口:
少0.48个百分点
少2.12个百分点
多0.48个百分点
多2.12个百分点
办公室有甲、乙、丙、丁4位同志,甲比乙大5岁,丙比丁大2岁。丁三年前参加工作,当时22岁。他们四人现在的年龄之和为127岁。那么乙现在的年龄是:
25岁
27岁
35岁
40岁
父亲今年44岁,儿子今年16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8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36
54
99
162
王和张现在是同小区的邻居,3年之后,王比张年龄的3倍少2岁,再过5年王比张年龄的两倍多五岁,再在此基础上过10年王的年龄是多少岁?
31
34
39
49
周日下午,连里的通讯员到炊事班来,正巧碰见新来的小刘、小陈、小李,顺便问起了他们的年龄。
小刘说:“我22岁,比小陈小2岁,比小李大1岁。”
小陈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小李和我差3岁。小李是25岁。”
小李说:“我比小刘年纪小,小刘23岁,小陈比小刘大3岁。”
这三个人爱开玩笑,他们每个人的回答都故意说错了一句。
由此,可以推出他们的具体年龄是:
小刘24岁,小陈23岁,小李22岁
小刘25岁,小陈22岁,小李23岁
小刘22岁,小陈24岁,小李25岁
小刘23岁,小陈25岁,小李22岁
1990年,W市70岁以上老人骨折发生率很高,同时,7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可以得知,骨折高发导致了7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的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1990年,W市正在经历战乱
W市很多70多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独居老人
此后十年,W市70岁以上老人的骨折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W市60岁到65岁老人骨折发生率是70岁以上老人的2倍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2012年,中国大陆1~14岁(含不满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
20652万人
23922万人
22287万人
1635万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剩女”成了人人皆知的专有名词,专指那些受过良好教育、面临巨大求偶压力的大龄城市单身女性。中国女性结婚的平均年龄的确在升高。在上海,这一数字已经从2007年的29岁增加到2012年的30.3岁。女性一过30岁,结婚率就会急剧下降。但到了35岁,90%以上的中国女性都结婚了,真正的剩女并不多,中国的“剩女”现象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了哪项均可能是中国“剩女”现象存在的原因:
女性应嫁给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这种观念对最优秀的女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很多大龄女性并不认为婚姻是男女简单的凑合,她们坚持有了爱情再结婚
男性普遍不愿找与自己年龄相当或比自己大的女性
女性的价值并不在于一场婚姻,而在于她们长期奋斗所做出的社会贡献
若2011年末我国15~59岁的人口比重为69.8%,则60~64岁人口约有多少万人:
4235
4934
5264
6198
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四倍,三年前母子年龄之和是49岁,则母亲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45
50
40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