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40年间,广东经济特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全省经济的影响逐渐扩大。1980年,广东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共16.1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6.4%;到2019年,生产总值达33057.0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30.7%。1980年,经济特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3元,2019年达15.86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80年的1.8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56.12亿元,占全省比重由4.8%增加到33.6%。
2019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约为:
20%
30%
40%
50%
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为33.37亿元,同比增长57.3%。
2010年,该省广电收入中,省级收入为65.32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地市级收入为4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3.39亿元;县级收入为38.90亿元,比上年增加6.52亿元。
2010年该省各市、县广电收入的区域分布如下:
东部地区50.06亿元,同比增长32.48%,占市县收入份额的62.18%,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10.01亿元,上年同期为7.56亿元。中部地区17.78亿元,同比增长40.70%,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5.93亿元,上年同期为4.21亿元。西部地区12.67亿元,同比增长80.86%,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2.53亿元,上年同期为1.4亿元。
截止2010年底,该省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885.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61.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007.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77.58万户。
2010年,该省地市级广电收入的同比增速约为:
15%
20%
32%
47%
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43.3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610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上年同期这100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77.9万人。
2012年第三季度,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8.8%,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4.2%(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1.4%),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3.4%,其他失业人员占11.2%;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41%,外来务工人员由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组成,其中本市农村人员为95.2万人。
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十个城市中,第三产业需求岗位数超过第二产业2倍的城市共有:
3个
4个
5个
6个
2007年前三季度,A市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增长值3806.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88.25亿元,增长9%;重工业增加值2718.12亿元,增长14.2%。完成工业总产值1577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其中,轻工业完成3550.44亿元,增长9.7%;重工业完成12227.12亿元,增长18.2%。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是本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前三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2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速较快,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了8.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该市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5055.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9%。今年以前,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波动较大。1月份因去年基数较低,故增幅较高,为26.3%;2月份受春节影响,增幅出现较大滑落,仅为9.5%;3~5月增幅均低于20%;自6月份开始,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大幅回升,且连续几个月基本稳定在25%左右。
前三季度,电子信息产品,共生产笔记本电脑2526.69万部,比去年同期增长76.4%;显示器81.89万台,增长69.5%;移动通信基站设备192.84万信道,增长59.4%;程控交换机294.15万线,下降29.5%。
成套设备产品,生产交流电动机926.7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23.9%;金属切削机床1.12万台,增长5.4%;升降移动机械3.57万台,增长7.9%。
石油化工产品,原油加工量为1817.9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5%;生产乙烯138.42万吨,下降4.1%;橡胶轮胎外胎743.78万条,下降7.9%。
钢材产品,生产成品钢材1633.9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2%;生铁1335.64万吨,增长6.3%;生钢1552.59万吨,增长7.5%。
2007年前三季度,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12.3
14.2
65.2
无法计算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人均经营性收入6175元,增长4.8%;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收支盈余比上一年( )。(注:收支盈余=收入-消费支出)
增加了约5%
减少了约5%
增加了约12%
减少了约12%
2013年二季度,我国税收月收入同比增速逐步提高,分别为7.9%、8.3%和12.9%。截至2013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6.6%和14.2%,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1.5和3.1个百分点;房产税同比增长11%,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6%,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24.5和22.9个百分点。
2012年1~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为:
52973.28亿元
54921.79亿元
56938.68亿元
63942.19亿元
2019年江苏省金融信贷规模扩大,保险行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37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财产险收入940.9亿元,增长9.6%;寿险收入2215.3亿元,增长11.6%;健康险收入508.8亿元,增长28.8%;意外伤害险收入85.2亿元,增长9.1%。全年保险赔付998.6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财产险赔付534.5亿元,增长4.3%;寿险赔付294.3亿元,下降17.3%,健康险赔付144.8亿元,增长38.7%;意外伤害险赔付25.0亿元,增长4.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见下表。
2018年江苏省财产险收入与赔付之差为:
346.0亿元
364.0亿元
396.6亿元
406.4亿元
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为33.37亿元,同比增长57.3%。
2010年,该省广电收入中,省级收入为65.32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地市级收入为4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3.39亿元;县级收入为38.90亿元,比上年增加6.52亿元。
2010年该省各市、县广电收入的区域分布如下:
东部地区50.06亿元,同比增长32.48%,占市县收入份额的62.18%,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10.01亿元,上年同期为7.56亿元。中部地区17.78亿元,同比增长40.70%,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5.93亿元,上年同期为4.21亿元。西部地区12.67亿元,同比增长80.86%,该地区的市均收入为2.53亿元,上年同期为1.4亿元。
截止2010年底,该省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885.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61.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007.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77.58万户。
2009年,该省的有线网络收入约为多少亿元:
21
36
57
110
2022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表演权许可收入约比广播权许可收入高( )亿元。
0.9
1.1
1.3
1.5
F省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值1038.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生产值4508.0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生产值3613.74亿元,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比上年增长14.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F省A、B、C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8%、7.0%和6.7%。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比预期目标多3万人。全年有9.8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与上年末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控制在预期目标4%以内。
财政总收入1284.2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0.03亿元,可比增长29.4%,财政支出901.22亿元,增长23.7%。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856亿元,增长22.6%;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44.29亿元,增长29.1%。
2006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9.5%
49.2%
39.8%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