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来看,江苏有四项在全国的排位与上年相同,有一项下降了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6%的地区。江苏省为53.53%,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江苏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74%的地区。江苏省为54.43%,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7位下降到第8位;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辽宁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6%的地区。该项指标江苏省为35.59%,虽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但仅排名第12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8%的地区。江苏省为55.54%,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天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排在前12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94%的地区。江苏省为62.0%,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2006年度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在全国位居第5,比位居第1位的城市的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低:
34.12个百分点
22.08个百分点
19.19个百分点
23.18个百分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与上年相比,2006年度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增长率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增长率:
多17.46个百分点
少17.46个百分点
多26.04个百分点
少26.04个百分点
2007年,黑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481家,比上年增加27家,从业人员110.2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143亿元,增长9.8%;增加值2546.1亿元,增长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41亿元,增长10.1%;实现利税总额1684.5亿元,增长0.9%;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61.2亿元,增长23.7%。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人员6.5万人,比上年增加近0.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从性别看,女性科技活动人员1.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从事科技活动全时人员为3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全年经费投入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项目数1 139项,与上年持平。用于新产品开发经费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平均每个新产品项目经费由上年的218.4万元上升到今年的286.4万元。投入增长带来了效益的增加。实现新产品产值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6.6%。新产品销售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新产品出口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申请专利851件,比上年增长16.4%。
根据资料,2006 年黑龙江省平均每个大中型企业约有从业人员多少人:
1933人
2427人
2291人
2359人
①新三板揭牌
②深交所开业
③创业板上市
④证监会成立
⑤深港通启动
④②③⑤①
②③①④⑤
④②③①⑤
②④③①⑤
尺寸为20寸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约是尺寸为16—17寸的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倍:
7.5
7
15
5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来看,江苏有四项在全国的排位与上年相同,有一项下降了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6%的地区。江苏省为53.53%,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江苏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74%的地区。江苏省为54.43%,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7位下降到第8位;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辽宁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6%的地区。该项指标江苏省为35.59%,虽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但仅排名第12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8%的地区。江苏省为55.54%,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天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排在前12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94%的地区。江苏省为62.0%,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2006年度,在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中,江苏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最多的是: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科技活动投入指数
科技进步环境指数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根据对全国31000个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调查,2007年我国农资市场购销两旺,农民实际购买价格上涨12.2%。具体情况如下表:
全国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
如果2006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农用薄膜的价格都是14.00元/公斤,那么2007年相同季度的农用薄膜价格分别是:
14.81元/公斤和14.87元/公斤
14.74元/公斤和14.81元/公斤
14.88元/公斤和14.94元/公斤
14.87元/公斤和14.94元/公斤
2009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51.1万人,毕业37.1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为140.5万。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39.5万人,毕业531.1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2144.7万。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73.6万人,毕业619.2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2178.7万。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30.3万人,毕业823.7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为2434.3万。全国初中招生1788.5万人,毕业1797.7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为5440.9万。普通小学招生1637.8万人,毕业1805.2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为10071.5万。特殊教育招生6.4万人,年末在校生人数42.8万。
2005-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数见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1)2006-2009年图中各类教育招生数逐渐增加。
(2)2005-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数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之差平均每年减少46万人。
(3)2006-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年平均增长速度。
0个
1个
2个
3个
比较数值
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6年与2002年之差
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2005年与2002年之差
Ⅲ:我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2005年与2002年之差
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Ⅰ>Ⅲ>Ⅱ
Ⅲ>Ⅱ>Ⅰ
Ⅰ>Ⅱ>Ⅲ
Ⅲ>Ⅰ>Ⅱ
下图表示2006、2008、2010三年金砖国家GDP情况,5个顶点1、2、3、4、5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中国、南非、俄罗斯、印度、巴西
中国、俄罗斯、南非、巴西、印度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
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