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欧洲编剧作家 哥哥和妻子都是导演 根据短篇小说改编 两条叙事线的电影”的相关试题
材料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281/1000
单选题

2016年山东、广东和河南三省出生人口之和占当年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约为:

A

21%

B

25%

C

28%

D

31%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5.2%
易错项:C
知识点:基期比重
来源 【2019-联考/山西-114】 展开解析
282/1000
单选题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从10次左右上升至15次。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激增,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有人据此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

A

龙卷风的类型多样,全球变暖后,小型龙卷风出现的次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

气候温暖是龙卷风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几乎所有龙卷风的形成都与当地较高的温度有关

C

尽管全球变暖,龙卷风依然最多地发生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龙卷风现象并不多见

D

龙卷风是雷暴天气(即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只要在雷雨天气下出现极强的空气对流,就容易发生龙卷风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6.9%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8-国考地市-104/国考副省-114】 展开解析
283/1000
单选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从没有_______供应量的5%,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厂式畜牧业的_______,商品饲料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这样状况会_______中国粮食自给的基础政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达到    兴盛    动摇

B

超过    兴起    挑战

C

低于    扩大    冲击

D

大于    扩充    违反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7.5%
易错项:A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09-国考-044】 展开解析
284/1000
单选题

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两个人从假三层爬上屋顶,瓦片温热,眼里是半个卢湾区,前面香山路,东面复兴公园,东面偏北,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西面后方,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三十年代俄侨建立,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雷闪电阶段,阴森可惧,太阳底下,比较养眼。
根据这段文字,能够确定的历史事实是哪一项:

A

尼古拉斯东正教堂坐落在西面后方一角

B

尼古拉斯东正教堂在太阳底下比较养眼

C

尼古拉斯东正教堂三十年代由俄侨建立

D

尼古拉斯东正教堂是为纪念尼古拉二世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4.3%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浙江A-049/浙江B-029/浙江C-079】 展开解析
285/1000
单选题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古人发现 “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 1 世纪后从祭月、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秋节形成过程

B

古人重视中秋节的原因

C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D

农耕文化对中秋习俗的影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8.2%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甘肃-038/河南-035/四川下半年-030】 展开解析
286/1000
单选题

要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指出他的确存在,即过去曾经存在,或者现在正在存在;另一条途径是从逻辑上证明它的存在,即使它现在并不存在,过去不曾存在,但按理它应该存在,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总会存在。
这段文字表明:

A

要从两条途径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

B

一个事物的可能与否不确定

C

证明可能即证明存在

D

存在分为确实存在和逻辑存在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4.2%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深圳-085】 展开解析
287/1000
单选题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使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但它仍保留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一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历史久远、根深蒂固,直到19世纪末期,很多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坚信不移。所以原子的大门一直在禁锢着,谁也不知道,甚至谁也不想知道,原子的内部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导致19世纪末期谁也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原子内部世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B

原子一分子论的建立

C

人们不求甚解

D

“原子不可再分”观念的根深蒂固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7.9%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8-江苏B-124】 展开解析
288/1000
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长为64米、宽为40米的长方形耕地上修建宽度相同的两条道路(一条横向、一条纵向),把耕地分为大小不等的四块。已知修路后耕地总面积为1377平方米,则该道路路面宽度为多少米?

xingguang

A

10

B

11

C

12

D

13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7.5%
易错项:B
知识点:几何问题
来源 【2019-联考/福建-069】 展开解析
289/1000
单选题

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进入拥有季风气候、热带丛林的南方。唐代移民迅速增长,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史

B

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C

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D

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9.1%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北京-037】 展开解析
290/1000
单选题

我省50年代建成的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四大水库都在:

A

皖南山区

B

江淮丘陵

C

大别山区

D

淮北平原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2.5%
易错项:B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08-安徽-12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