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协调问题。归根到底,制度是用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解决就是好的制度。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标准的制度,当人们脱离这些基本问题,简单地套用某些概念的时候,就套出毛病来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解决激励机制与协调问题的重要性
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一种制度
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与评价标准
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机会往往在不经意获得
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①世界各国人民由此了解爱琴海文明,绝没有人说他们是装神弄鬼。
②现代奥运会,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在雅典由女祭司采集圣火。
③博物馆悉心收藏断砖残瓦,正是要留住它负载的历史。
④这种仪式包括仪式主持者的服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希腊人将它们保留下来,并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古希腊文化。
⑤人类的历史需要记忆。
⑥这对于我们结合时代条件使中华礼仪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有着启发意义。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①②④⑥⑤
⑤④③⑥②①
③①④⑥⑤②
⑤③②④①⑥
近年来,随着旅游探险越来越成为一些人热衷的活动,由此而产生的拯救行动也越来越多,出动公共资源去救援故意犯险的旅游探险者应不应该收费?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正方认为:应该收费;反方认为:不应该收费。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正方观点的是:
一个理性的公民,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对其他的纳税人不公平
建立专业救援体系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
营救遇险民众是政府部门的义务,简单地收费并不能帮助冒险者建立起社会责任感
旅游探险者违规进入不安全区域,浪费社会资源和纳税人钱财,理应承担相应费用
尽管书籍史已日渐成为历史研究中为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若想通过现存的史料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仍然会有“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无从入手之感,这种无奈感来自现存材料的特质。比如,在讨论清代江南书店针对普通读者的售书情况时,无论是各类清代遗留的刊本、抄本、精校本,还是清代文人和收藏家编写的各类书目,都是经过筛选的二道材料——它们或许能展示出清代出版业在某些领域所达到的极致,抑或能展现某些文人学者的个人偏好,但却不能说明当时一般的出版状态,更不用说从中窥探当时思想学术变动的走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原始史料缺失制约清代书籍史研究
历史研究者应始终保持客观的立场
一手资料在书籍史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书籍史研究需对史料进行充分地挖掘
问题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绕着走,直接反映一个干部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这名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存在风险,甚至受到别人的责难。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去做
上级领导没有点头的,不便去做
为避免头脑发热,凡事都得找出处
冲破习惯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敢想也敢做
“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上世纪80年代前后提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看上去,这是关于“形式美”与“抽象美”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阐述,实则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再怎么创新,再怎么放飞自我,都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吴冠中看来,抽象绘画就像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艺术才有根基,才能保持与观众的交流。
下列观点符合“风筝不断线”理念的是: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创作应该以生活为基础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艺术离开民众就失去了土壤
思想史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面,变得相当狭窄和单一,近来这种状况有一些变化的_______,其实,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痕迹 刻舟求剑
苗头 南辕北辙
迹象 画地为牢
呼声 闭门造车
防控疫情,应该多一些“小题大做”的________意识。小题大做,不是无理取闹,更不是渲染紧张气氛,而是体现出对疫情的________,以及对防控疫情的重视。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警惕 戒备
大局 防御
敏锐 监测
谨慎 预判
调查人员发现,被害人曾两次向朋友提到了被威胁的事,一次是1996年5月,她向男朋友周某提出分手,周某威胁要毁她的容。另一次没有说时间,只说她在6年里经常受到周某的威胁。
以上事实最好地支持了下面哪项:
被害人1996年5月开始受到周某的威胁
周某威胁了被害人6年
被害人是被周某杀害的
被害人因要和周某分手而经常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