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对人的“头骨突起”进行了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调查对象包括1200名年龄在18岁至86岁的普通人群,研究发现,颅骨底部出现骨质突起的情况在年轻人中比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尤其是在18岁至30岁年龄组的男性当中,研究者认为,一些人颅骨底部出现的奇怪的“头骨突起”与他们长时间弯下脖子看智能手机时的奇怪角度有关。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网上销售的塑形枕头深受“头骨突起”的年轻消费者欢迎
该研究样本人群是随机抽取,它的结论适用于普通人群
研究人员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头骨突起的分析过程存在瑕疵
研究者并未对调查对象每日弯下脖子看智能手机的时间进行记录
2012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净增268.6万公里,达到1480.6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净增478.1万门,达到43906.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净增11233.8万户,达到182869.8万户;全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899792.0Mbps,同比增长36.7%。
2013年6月,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同比增长2.0%;手机网民规模达46400万人,同比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78.63%;农村网民占27.9%,规模达16500万人,同比增加908万人。韩国、日本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83.0%、79.0%。
2009年12月--2013年6月,全国网民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2009年12月--2010年6月
2011年6月--2011年12月
2012年12月--2013年6月
2010年6月--2010年12月
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似的经验知识曾产生了相似的理论洞察力,比如亚里士多德和《墨经》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但是,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很快发展成理论知识的综合体,而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软肋”。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更加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的原因
古代中国对于力学最初的研究不逊于古希腊
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弱点
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
青年∶中年∶老年
晨曦∶骄阳∶夕阳
高原∶深山∶沟壑
月相∶月满∶月亏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18对翅膀,蜘蛛,蜻蜓,蝉各几只:
5、5、8
5、5、7
6、7、5
7、5、6
2017年3~6月间,全国住宅销售价格最贵的月份是:
3月
4月
5月
6月
2023年,全国6大类茶叶产量、产值、内销量、内销额相关数据如下:2023年,全国绿茶产量193.4万吨,同比增长8.0万吨;红茶49.1万吨,同比增长0.9万吨;黑茶45.8万吨,同比增长3.2万吨;乌龙茶33.3万吨,同比增长2.15万吨;白茶10.0万吨,同比增长0.56万吨;黄茶2.3万吨,同比增长1.0万吨。
2023年,全国绿茶产值2060.6亿元,同比增长2.4亿元;红茶519.7亿元,同比增长10.3亿元;黑茶310.4亿元,同比增长41.8亿元;乌龙茶288.5亿元,同比增长33.7亿元;白茶87.0亿元,同比增长9.0亿元;黄茶30.5亿元,同比增长18.7亿元。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240.4万吨,同比增长0.7万吨。其中绿茶内销量128.9万吨,同比减少1.6%;红茶37.9万吨,同比减少0.7%:黑茶37.8万吨,同比增长3.7%;乌龙茶25.6万吨,同比增长3.2%;白茶8.3万吨,同比增长1.6%;黄茶1.9万吨。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346.7亿元,同比减少48.5亿元,其中绿茶内销额1978.3亿元,同比减少6.3%;红茶560.9亿元,同比减少0.6%;黑茶358.6亿元,同比增长11.6%;乌龙茶311.0亿元,同比增长9.3%;白茶107.5亿元,同比增长6.9%;黄茶30.4亿元。
2023年,全国6大类茶叶总产量同比约增长了:
3%
5%
7%
9%
某小学举行作文大赛,家长们对挑选出来的6篇作文进行不记名投票。每张选票可以选择6篇作文中的任意一篇或多篇,但只有选择不超过3篇作文的票才是有效票。6篇作文的得票数(不考虑是否有效)分别为总票数的67%、53%、72%、39%、51%、48%,那么本次投票的有效率最少为(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工厂,试着用污泥来生产燃料。他们先是通过机械方法去除污泥里的大部分水分和泥沙,然后将干污泥放进高温蒸馏器中,结果发现:蒸馏之后得到的气态组分转化成了燃油,而固态组分转化成了炭。于是,这家工厂开始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燃料,每吨污泥可以生产2桶燃油和0.5吨烧结炭。从那以后,随着对城市污泥组成的进一步了解,人们渐渐意识到,污泥中富含碳、氮、磷等资源性物质,这些物质让污泥拥有了变废为宝的可能性。如今,世界多国的科学家都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开发了许多城市污泥的利用途径。
虽然污泥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要想把污泥变成资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污泥的处理处置要一步步来:首先要经过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理,也就是减少污泥的质量和体积,并且降解污泥中的易腐有机物质;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最后才是资源化处理,也就是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资源。每一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例如:浓缩、脱水适用于减量化处理,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适用于稳定化处理,厌氧沼气回收、焚烧热能回收、土地有机质利用、建材无机质利用等技术可用于资源化处理,等等。当然,其中有一些技术可以同时满足多个处理目标。
乍一看,污泥的处理处置有这么多技术路线,似乎“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经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等因素,厌氧消化技术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等简单化合物,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绿色燃料。厌氧消化技术在解决了污泥污染问题的同时,还顺便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回收,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很可惜,这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运行遇到了很多困难,国外厌氧消化技术装备在我国的运行稳定性很低,效率也不尽如人意。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污泥泥质特点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污水厂污泥普遍存在微细砂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而且污泥组成非常复杂,既含有碳、氮、磷等资源性物质,也含有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微塑料等污染性物质。另外,我国人口密度高,城市污泥的处理量很大。因此,开发适合我国污泥泥质特点的高级厌氧消化技术迫在眉睫。
加拿大研究人员的试验说明:
利用污泥生产燃料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高温蒸馏法是污泥资源化处置的最佳手段
加拿大是最早实现城市污泥资源化的国家
污泥中含有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成分
某研究小组在1984年挑选了10万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在2010年的反馈调查中,超过2.6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研究小组发现,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生病和死亡比例比不食用者低,尤其是患血管疾病的比例更低。研究人员认为,食用粗粮有助于身体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研究人员的结论:
粗粮是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最佳早餐
粗粮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老百姓的主食
在很多医学典籍里,有食用粗粮治病的记载
经常食用粗粮有助于降低罹患肥胖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