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诺贝尔奖得主 He6同位素 婚姻中断研究”的相关试题
101/1000
单选题

适当食用粗粮,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有益人体健康。下列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在胃肠中可被分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有效吸收

B

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够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利于减肥

C

纤维素能够吸附一些有害物质,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除

D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吸附大量水分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3.3%
易错项:C
知识点:生活常识
来源 【2012-广东县级以上-059】 展开解析
102/1000
单选题

一项研究发现,生活贫困能够导致人们的某种基因发生变化,这种基因能够增强负责应对恐慌的大脑区域活动,比如杏仁核的活动增加会导致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增加。同时,较低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低水平的血清素之间也存在关联,进而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研究员还发现,这种基因变化也会传递给后代。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得知:

A

生活贫困会通过影响生理而对精神健康产生作用

B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

C

穷困阶层因基因的变化而使得贫穷和疾病多代延续

D

杏仁核活动增强的同时,血清素水平降低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3.2%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8-北京-102】 展开解析
103/1000
单选题

婚姻的维系离不开夫妻双方彼此信任,信任是保持稳定亲密关系的基础。但仅仅信任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个人一起打发时间,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信任和共同兴趣爱好是婚姻稳定的必要因素。
根据上述文字,可以得出:

A

彼此信任并且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夫妻一定能长久

B

仅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婚姻关系肯定是不稳定的

C

幸福长久的婚姻关系意味着双方大多拥有共同兴趣爱好

D

建立在信任和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关系是最理想的婚姻关系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1.2%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5-山西-093/四川上-079】 展开解析
104/1000
单选题

最近有一个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申请离婚的夫妇都把金钱列为他们婚姻的主要原因。小张从该调查材料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财政问题是造成高离婚率的主要问题和重要因素。”但是,尽管表面上金钱是离婚的原因,实际上夫妇经常把其他种种婚姻上的挫折归咎于金钱。因此该调查材料不能确定金钱问题是婚姻的主要问题。
下列准确地表达了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的是:

A

小张所依据的调查材料是不可靠的

B

财政问题不是造成离婚率升高的主要因素

C

小张过于简单地得出了结论

D

通过非物质方面的调解来解决婚姻问题可以降低离婚率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8.1%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上海-043】 展开解析
材料

“侯世达”是Douglas Hofstadter的中文名,这个1997年由他的中文出版商所定的名字,如今已是他在中文世界里的通称,这个名字也确实比他的父亲、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 Hofstadter)按照姓名音译规则对应过来的中文名要好听。不过,侯世达还有一个更私密,也更漂亮的中文名,那就是1976年他的第一位中文老师高先生为他取的“侯道仁”。

与他的中文名字同样精彩的,是侯世达的成名作“Godel,Escher,Bach:an Eternal Golden Braid”的译名——《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侯世达的这本书在英文世界里被简称为“GEB”——取哥德尔(Godel)、埃舍尔(Escher)、巴赫(Bach)的首字母,而中文则以“集异璧”应对。

《集异璧》探讨了庞杂的主题。正如侯世达本人在该书出版20周年的再版前言中所写:“……包括赋格和卡农,逻辑和真理,几何学、递归、句法结构、意义的本质、佛教禅宗、悖论、脑和意识、还原论与整体论、蚂蚁群落、概念和心理表征、翻译、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DNA、蛋白质、基因编码、人工智能、创造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偶尔还写到了音乐和艺术,它写到了所有的一切!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找到这本书的重点。”

但这本书还是有重点的。总体上说,《集异璧》被归为人工智能的经典著作,就像研究认知科学、心智哲学(Philosophy of Mind)、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比较文学和物理学的侯世达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忽视的代表一样。上世纪70年代,侯世达痴迷于“思考是什么?”,投身于其时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领域,他在《集异璧》中对计算机、程序、思考和大脑的描绘,开启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一个高潮后,侯世达却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算法很巧妙、也能完成不少实际任务,但依托这种思路做出来的计算机并没有真正在“思考”。意识到这一点,侯世达对普通的人工智能彻底失去了兴趣,他自己的研究也转而建立在跟常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的技术上面。侯世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小组叫做灵活类比研究小组(Fluid Analogies Research Group,FARG),“在FARG我们没有致力于开发实际的应用,诸如翻译引擎、答问机器、网络搜索软件此类的东西。我们只是在努力地理解人类概念的本质和人类思考的根本机制。我们更像是哲学家或试图探究人类心智奥秘的心理学家,而非旨在制造聪明的计算机或机灵程序的工程师。我们是一群老派的纯粹主义者,我们的动力源于内心深处的哲学好奇心,而不是制造实用设备的欲望(遑论赢得大笔金钱的欲望!)。”

这些年来,关于“思考是什么”,侯世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更多的还是失败——FARG开发的程序常常得出可笑的结果,远远谈不上“智能”。不过,侯世达看着这些失败“很开心”,因为“要是我们的任何系统真的在其微领域中获得了与人类相颉颃的智力,我们将痛心至极,因为那将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人的智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复杂或深奥。这意味着短短几十年的研究就足够人类解开人类思维的奥秘”。在他看来,程序真正具有智能将是人类的悲剧。

侯世达认为,思考的关键在于美、在于品味,与逻辑或真理无关。这与大数据、大算法的现代人工智能格格不入。“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是极其生硬的‘智能’,毫无洞见可言。”他的人生目标是创造出许多绝美的事物。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研究道路,他在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至臻至美的事物,他说“我宁愿当个独立思考的人,不总是站在人们注意力的最前端。我觉得不被大多数人注意到没什么不好;但我相信最终我的想法会被更多的人知道。”

“至于有没有可能我选错了路,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人生苦短,我相信我自己的观点,而且我会捍卫它们。毕竟,俗话说得好,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呢?”

105/1000
单选题

关于本文主人公的名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侯世达”和“罗伯特•霍夫施塔特”是同一个人

B

“侯道仁”和“侯世达”是同一个人

C

侯道仁”比“侯世达”这个名字更广为人知

D

“侯世达”是Robert Hofstadter的中文名字

正确答案:B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5-上海A-018/上海B-001】 展开解析
106/1000
单选题

有一项科学实验,设置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实验者摄取大量维生素C,第二组实验者没有摄取维生素C。结果发现,摄取大量维生素C的人比没有摄取维生素C的人对于流感有更强的抵抗力。这一实验表明,维生素C会影响人对流感的抵抗力。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

两组被实验者的人数相等

B

两组被实验者对流感的抵抗力在实验前是相当的

C

第一组被实验者摄取的维生素C大大超出日常生活摄取的量

D

这项研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做出的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9%
易错项:C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09-吉林甲级-063】 展开解析
材料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昼夜奔流不息。然而一旦血管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coagulation),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这种神奇的保护机制涉及一大串连锁反应,已知参与其中的物质多达数十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_______________,层层递进,经过一系列级联和放大效应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正是由于后者的出现,液态的血液才慢慢转变为胶冻状并不再流动。

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数为蛋白质,它们在肝脏合成、降解和失活,因而肝脏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差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皮下淤血。除此之外,肝脏合成某些凝血因子还少不了一种营养素的帮助——这就是维生素K。

维生素K的促凝血作用是在1934年被一位名叫达姆(Henrik Carl Peter Dam)的丹麦科学家发现的。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了某种异常: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达姆采集了鸡的血液,发现鸡血的凝固时间大大延长了。这说明脂类食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5年之后,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止血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凝血维生素”或维生素K。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作为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维生素K能够确保肝脏产生足够的正常凝血因子,继而保证凝血反应正常进行。天然维生素K(K1和K2)不溶于水,因而需要从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中摄取。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的吸收依赖胆汁,因此当胆汁流动的管道(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患者常常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继而产生凝血障碍。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维生素K的合成能力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K而产生出血症状。针对上述人群的出血,补充维生素K会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107/1000
单选题

下列有关“维生素K”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在人的肝脏合成

B

存在至今不足百年

C

血管破裂时起作用

D

保障凝血因子的合成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3-江苏C-007】 展开解析
108/1000
单选题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

父母不应该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

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

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

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3.9%
易错项:C
知识点:意图判断题(不要用)
来源 【2010-联考/福建918-020】 展开解析
109/1000
单选题

水果∶桔子∶维生素

A

科学∶物理学∶自然规律       

B

花卉∶牡丹∶欣赏

C

交通工具∶汽车∶出行       

D

衣服∶皮夹克∶保暖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5.0%
易错项:D
知识点:逻辑关系--包含
来源 【2016-江西法检-089】 展开解析
110/1000
单选题

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最早从放线菌糖多孢红霉菌的分泌物中发现,最新研究中,人们发现一种名为文蛤的贝类体内也会分泌红霉素。红霉素主要由微生物合成,此前从未在动物体内发现,研究者据此推测,文蛤合成红霉素的能力应当源于文蛤体内的微生物,正是这些微生物帮助文蛤合成了红霉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的推测?

A

文蛤的基因组中具有红霉素合成基因,该基因表达在文蛤外套膜的粘液细胞中

B

文蛤贝壳下有一层外套膜,膜的上皮内分布着粘液细胞,它们能存储红霉素

C

通过对文蛤体内的所有维生素进行检测并没有发现糖多孢红霉素菌

D

研究者在其他贝类体内也发现了类似红霉素的抗生素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4.7%
易错项:C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25-国考副省级-11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