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氧化古菌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海洋微生物,它们通过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来获得能量。这一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它们却常分布在无氧环境中。最新研究发现,氨氧化古菌能在黑暗的缺氧环境中自行生成氧气。研究人员将其移至缺氧海水中,随着氨氧化反应的进行,氧气逐渐被耗尽,但几分钟后氧气浓度又升高。在排除其他可能后,研究人员判定是氨氧化古菌自行产生了氧气,虽然不多,但足以维持自身运行。不过,研究人员尚不完全清楚其产氧机制。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缺氧状态下亚硝酸盐会分解氧气,促进氨氧化古菌的氧循环
氨氧化古菌虽分布广泛,但无法在氧气稀薄区域获取能量
生活在暗黑地带的海洋微生物,无需光也可进行光合作用
海洋世界里还存在着研究人员没弄明白的微生物产氧方式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二手烟雾对非烟民的危害远甚于烟民本人。吸烟的人在损害自身心血管系统的同时,系统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以便于抵消吸烟造成的部分后果,而不吸烟的人的身体无法适应烟雾吸入后的变化,因此,被动吸烟对非烟民所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烟民的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肺癌患者85%以上是由吸烟导致,癌症死亡总数的30%是由吸烟导致的
烟民和非烟民结成夫妇,后者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前者高30%
被动吸烟是位于主动吸烟、饮酒类疾病之后的第三类最可预防的死因
日吸四包烟的有20年的烟龄的烟民,其配偶有可能死于肺癌
在许多人看来,从一而终的就是好婚姻。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婚姻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忠诚,而且还包含了情感的相互扶持。所以不能说只要没有第三者,婚姻就没有问题。当下中国有许多婚姻是这样一种模式:夫妻并没有出轨,但双方都无法从婚姻中获得抚慰、滋养和治愈。实际上,没有单方面“犯错”的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婚姻付出更多的努力。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推出的是:
从一而终的并不就是好婚姻
没有第三者的婚姻也会有问题
只有出现了第三者,婚姻才会有问题
当下中国大多数婚姻已经出了问题
无公害蔬菜,是指应用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等生物防治措施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综合防治蔬菜病虫害,使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允许食用标准的蔬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无公害蔬菜必须使用微生物农药
农用抗生素允许使用
化学农药只要高效低毒就可以使用
无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绝对不会对身体有一点伤害
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能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
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
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
“苍蝇妈妈”是对那些过分关注孩子的家长的称谓,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过分关照孩子的父母会妨碍儿童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无微不至的照料会降低儿童的幸福感,并令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对待压力。受到父母过度照料的儿童,长大以后会经常意志消沉,对生活不满,精神焦虑。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苍蝇妈妈”们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请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请移开你们挡在孩子面前的身体
请先学会不被其他意见影响或左右
请相信你们纠结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
亚当·斯密是一个经常被引用_______很少被认真阅读的思想家,_______亚当·斯密在大学的“真正身份”是讲授逻辑、修辞学、法理学的道德哲学教授,_______他也同时被视为经济学的鼻祖和自由主义的典范。
上面划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却 虽然 但
但 因为 所以
而 虽然 但
而 因为 所以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则是可以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副实
“生物降解”在现实中不存在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针对如何戒掉烟瘾,某大学研究小组给出了“试试出去跑两圈”的建议。该小组通过对实验室小白鼠的研究,证明了即使是像慢跑这样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也能激活小白鼠大脑中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提供与吸烟类似的快感。因此,“跑两圈”或许能够让戒烟者的戒断症状有所缓解。
上述论证最可能基于的潜在假设是( )。
小白鼠对于香烟中的一些成分较为敏感
小白鼠与人的大脑生理结构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小白鼠也能吸烟,也会出现类似烟瘾的生理表现
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不会刺激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发现了小鼠进食后部分物质如何使大脑产生吃饱的感觉。此前的研究已发现,小鼠进食时,在作为食欲中枢的丘脑下部室旁核中,一种称为“nesfatin-1”的蛋白质会增加,让小鼠产生吃饱感。但具体机制如何运作一直是个谜。研究人员在小鼠的室旁核中取出脑神经细胞,标定了一些含有“nesfatin-1”蛋白质的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能与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发生反应并被激活,这一反应是大脑产生吃饱感的原因。
上述论证要想成立,必须补充的前提是:
小鼠与人体大脑具有相同的运作机制
小鼠脑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含量保持不变
“nesfatin-1”一类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和类脂化合物对吃饱感会产生影响
在进食米饭和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后,小鼠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浓度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