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曾巩∶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王实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类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既得益于科学家们的辛苦钻研,也离不开实验动物做出的默默牺牲。在药物开发进入临床前,需要做大量动物实验,探究药物的药效、毒性、安全剂量等。然而,人与鼠、猪、狗、兔子等动物毕竟存在不少差别,即使正确认识了动物的生理构造及药物反应规律,也不能将认识结果轻易、盲目地移用到人的身上。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古希腊医学家盖伦根据自己对动物解剖的结果认为,无论是在人的静脉或是动脉中,血液都是作单程运动的,并非循环运动。这当然不符合现代科学观念
宋代《本草衍义》记载,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的胡雁,后胡雁伤愈飞去,今人可以之治跌打扑损。食用自然铜治疗骨折,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1882年,德国罗伯特·科赫利用豚鼠做实验得出结论: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他因此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57年,一种叫做沙利度胺的妊娠反应药物经过对大鼠试验后被投放市场,一段时间后发现,沙利度胺会造成人类胎儿畸形,但它不会对大鼠胎儿致畸
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人体基因组内含有2万到2.5万个基因,但至今,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只能发现一千多种疾病基因,而且都是单基因疾病。人类罹患的多基因疾病却依然是技术检测的盲区。对此,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都采用“高”、“中”、“低”或某一百分比范围来表示个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概率,根本达不到所谓100%的准确率。另外,即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类罹患疾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现有的基因检测结果不够精细化
现在的基因检测有其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基因检测结果不能排除人类患病的可能
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地球上有近一半的开花植物受到灭绝的威胁,数量超过10万种。而介于90%的药物来自植物,因此人类可能会失去大多数药物来源。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动物以及真菌类也是重要的药物来源
植物受威胁甚至濒临灭绝的情况明显超过动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概有40万种,当前开发为药用植物的有1万多种
植物的药用价值也正是其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亟需寻找可替代药物
燕京八绝是指具有“京作”特色的八种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又承袭了宫廷文化的精髓,是北京的艺术典范。下列关于燕京八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内画壶属于燕京八绝之一
八大工艺门类均兴起于清代,并形成了宫廷特色
燕京八绝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八类工艺品均以皇家生活场景为创作内容
美国交通运输业正逐渐从以石油为基础过渡为采用多种替代能源,如乙醇、生物柴油、电力或氢能等。为了更加壮大这支队伍,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调查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轻型轿车和卡车能源选择的可能性。CNG汽车是指主要由甲烷构成的天然气在25兆帕左右的压力下储存在车内类似于油箱的气瓶内,用作汽车燃料。使用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噪音污染,而且其不含铅、苯等致癌的有毒物质。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CNG作为卡车能源可能性很大
CNG可能会成为一种替代能源
美国交通运输业现在仍以石油为基础
CNG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好处很多
某次会议邀请4所高校每所各2位学者作报告。在某日上午、下午和晚上的三个时间段分别安排3位、3位和2位学者依次作报告,且同一所高校的2位学者不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作报告。问8人的报告次序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不到5000种
5000~10000种之间
10001~20000种之间
超过20000种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一阕《水调歌头》的序中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文中所述的“夜游赤壁”和“中秋夜饮”:
“夜游赤壁”发生在前
“中秋夜饮”发生在前
两者同年发生
两者发生时间相隔了四年
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使其意思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身边诸多纠结,多一点智慧和勇气,保持一份平和心态,可助我们削弱“纠结”的纠缠
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纠结”的事越来越多
③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纠结”一词率先在网络上爆红,不但使用率颇高,而且使用更加广泛灵活
④纠结的本意就是“相互缠绕”,常作动词用。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意》一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③②④①
③④①②
②①④③
②④③①
脑机接口是在人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信息连接通路。通过解码脑信号,将其转换为可被识别的命令信号,实现人与外部设备间的交换。脑机接口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需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内部,非侵入式则需穿戴设备以捕捉脑电信号。脑机接口主要用于医疗康复领域,人工耳蜗便是最普遍的临床应用。在教育、智能家居、军事等领域,脑机接口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仍需破解诸多难题,并且当脑电波被感知、记录,人的思维处于全面暴露的风险之中,隐私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技术往往是中性的,如何应用才是决定其“善恶”的关键,期待越来越成熟的脑机接口技术能够改善健康,帮助人类享有更多福祉。
该文段未谈及脑机接口的:
运作机制
类型区分
应用前景
技术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