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粮作物 中文名 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的相关试题
801/1000
单选题

曾几何时,欧洲殖民者走到哪里,朗姆酒就被带到哪里。当地人被迫接受列强的殖民统治,但却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朗姆酒,“为了得到朗姆酒,他们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殖民地造就了朗姆酒,而朗姆酒的存在又促进了殖民地的不断扩张。
作者在上述这段话中没有表达的意思是:

A

殖民地人民喜欢殖民者的朗姆酒

B

朗姆酒帮助了欧洲殖民地的扩张

C

朗姆酒随殖民扩张被带到世界各地

D

朗姆酒深受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喜爱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5.1%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1-联考/福建917-042】 展开解析
802/1000
单选题

中秋节前一天是周六,我们都休息就把她接回自己家。她那天有点闹,不吃也不睡,可能被什么吓到了。她胆子特小,怎么哄都哄不好,丈夫其实在要孩子之前是不喜欢小孩的,所以有点烦。在给她洗澡的时候,我忘了关窗了,于是他就大声地对我吼:“连窗户也不关,想冻死她啊?”
文中的“她”与作者最可能的关系是:

A

母女

B

父女

C

师生

D

夫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5.7%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9-黑龙江A-029/黑龙江B-029】 展开解析
803/1000
单选题

已知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球共发射卫星1132颗,2019年发射的卫星数量是2017年的1.5倍还多2颗,2018年比2017年多31颗,则2019年全球共发射卫星:

A

314颗

B

345颗

C

452颗

D

473颗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4.3%
易错项:C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21-江苏B-052】 展开解析
804/1000
单选题

国潮正当时,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这自然是让人欣喜的。但任何潮流,难免有________者,也不无泥沙俱下时。有一些创作者对国潮的理解出现偏差,剔除文化背后的历史语境与深刻内涵,将文化简化为民族符号的堆砌、传统元素的拼贴,浮于表面、________,缺乏真正的文化内涵。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名不副实 走马观花

B

乘虚而入 囫囵吞枣

C

急功近利 不求甚解

D

浑水摸鱼 浅尝辄止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1.3%
易错项:C
知识点:并列关系,解释关系
来源 【2023-国考副省级-028】 展开解析
805/1000
单选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注重公平的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应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不同的地方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地理上相邻的省份或城市,最佳的发展模式也不是大家发展同样的生产结构,而是应该各自有分工。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

不同地理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有所不同

B

地理相邻的两个城市也应该有各自不同特色

C

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应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

D

最佳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理条件的区域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7.2%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江苏A-027】 展开解析
806/1000
单选题

与发达国家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不同的是,中国的很多城市仍然醉心于打造“花园城市”。如果将“花园城市”理解为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这本身并不错。问题在于,很多地方将“花园城市”理解成了低密度和宽马路,特别是在新城建设中盲目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和大的绿化带,这就错了。
以下说法最可能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

“花园城市”已经是一个过时的城市发展理念

B

“花园城市”并不单单指花团锦簇和绿树成荫

C

“花园城市”建设不应一味追求低密度和宽马路

D

中国对于“花园城市”的理念存在误解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0.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7-广州单考区-018】 展开解析
807/1000
单选题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科学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在美国26%的社交媒体用户说他们会跟踪科学相关的页面,33%的社交媒体用户认为社交媒体是他们获取科学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44%的社交媒体用户认为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查看其它地方看不到的科学新闻。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

A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B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信息的普及

C

社交媒体成为了不常见的科学新闻的主要来源

D

要对社交媒体上的科技信息进行甄别和监管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8.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陕西-024】 展开解析
808/1000
单选题

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A

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

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

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

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6.9%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6-国考地市级-047/国考副省级-049】 展开解析
809/1000
单选题

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灵的孤独让我也曾为自己的选择动摇过。每每为吃饭发愁,或者想念妈妈只能打打电话时,我还真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冲动的选择。但想想这毕竟是自己的决定,也不过就半年时间,能挺就挺吧!但很快,看到这些农村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有了起色,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又返回了课堂,我想我找到了喜欢这里的感觉!
作者最有可能的身份是:

A

小学教师

B

青年志愿者

C

记者

D

年轻村干部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3.3%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8-黑龙江(A卷)-040/黑龙江(B卷)-040】 展开解析
810/1000
单选题

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应当是为二氧化碳找出路,而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为此科学家提出富碳农业的理念,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科学家认为富碳农业将成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途径。
下列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科学家的结论:

A

传统农业需要使用阳光下的土地,而富碳农业可以不受此限制

B

人造气候区域很难高效地使用太阳光来促进光合作用的发生

C

现代技术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在密闭场所的释放

D

富碳农业可以利用盐碱地、沙漠地、荒漠地等解决土地短缺问题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8.3%
易错项:A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5-北京-10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