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关于好干部标准,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几项:
①把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要做到勇于作为,善于谋事
②突出政治标准,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
③力戒空谈,要做到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④把纪律作为底线,要做到清正廉洁
1项
2项
3项
4项
某企业选拔170多名优秀人才平均分配为7组参加培训。在选拔出的人才中,党员人数比非党员多3倍。接受培训的党员中的10%在培训结束后被随机派往甲单位等12个基层单位进一步锻炼。已知每个基层单位至少分配1人,问甲单位分配人数多于1的概率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不到14%
14%~17%之间
17%~20%之间
超过20%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监测,科学家分析了4257名青少年的数据,这些孩子在12岁、14岁和16岁的时候,戴着加速计,在至少3天的时间里跟踪他们至少10个小时并随访6年。加速计客观记录佩戴者是否正在进行轻度活动,是否正在进行中度体力活动,或者是否久坐。研究发现,在12岁、14岁和16岁时,每天每增加1个小时的久坐时间,到18岁时抑郁评分分别增加11.1%、8%、10.5%。科学家据此得出结论,青少年久坐,不运动会增加抑郁症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这些久坐的青少年大多数沉迷恐怖类游戏,对他们精神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孩子中,家境不好、长期奔波兼职的青少年也会患上抑郁症
这些孩子中,长期久坐的青少年最终学习成绩普遍好于同龄学生
与成年人相比,经常久坐不运动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事实上很低
下列最符合环保要求的做法是:
小吴很讲究卫生,与人握手后就用清洁剂洗手
为减少用水量,小何在洗碗时常使用生物洗涤剂
为减少生活垃圾,小王将剩菜搅碎后再用水冲走
小明喜欢上网,每到新年他就给朋友们发电子贺卡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本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其他垃圾日清运量下降的良好态势得到巩固。10月份,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3946吨/日,增长了近12倍,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9.79%。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其他垃圾量减少到1.6万吨/日,同比2019年下降32%。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厨余垃圾分出质量、桶站设置达标率、指导员值守率等多项指标也逐步提升,绝大部分小区已启动垃圾分类,大部分家庭已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
下列居民的行为中,符合《条例》要求的是:
小王将装着剩饭的快餐盒投入厨余垃圾桶
张大爷将两根废旧节能灯管投入写有“其他”字样的垃圾桶
赵奶奶翻拣出垃圾分类投放站可回收物垃圾桶中的废纸箱
刘阿姨将废纸和金属易拉罐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
关于人民陪审员,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陪审员小李所在的单位因其在工作日参加审判活动而扣发他的奖金
公证员小张被某县人民法院选聘为人民陪审员
陪审员小赵在七人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中对法律适用参加表决
陪审员小刘参加审判活动,人民法院按实际工作日对其给予补助
以下城市中,2023年12月平均每场电影观众人次数最多的是:
武汉
杭州
重庆
南京
审美标准是一个统一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性(生理性)的标准,一方面是社会性的标准。也即,审美标准既有一致性(共性)又有差异性(个性)。人与人生理构造的一致性是构成生理性标准一致性的基础。社会文化环境、文化修养、社会阅历、社会生活实践的一致性是构成人类社会性标准一致性的客观条件。而社会性审美标准往往表现出比生理性审美标准更大的变异性和不一致性。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但评判美丑的标准确乎是纯然客观的。正因为是客观的,建立审美标准才是可能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知:
生理构造的差异性是构成生理性审美标准差异性的基础
不同社会阅历是构成社会性审美标准差异性的客观因素
生理性审美标准一般比社会性审美标准显现的差异性小
建立审美标准因个人评判标准的客观性而具有了可能性
技术壁垒是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标签和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非关税壁垒。
以下属于技术壁垒的是:
乙国政府认为,甲国在乙国的纺织品价格过低,已经使本国纺织品行业受到实质损害,于是对甲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由此甲国纺织品的出口受到限制
某国生产的皮鞋,因被发现质量严重不合格,其使用的胶水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被欧盟禁止进口
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
某国的法律规定,在政府采购时禁止采购外国商品,以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创新)生存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是:
减免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盈利
增大政府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改革户籍制,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