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5年财政总收入30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373.0亿元,增长8.8%,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8.5%,其他收入648.5亿元。所有县(市、区)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其中,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85个,比上年增加8个;超20亿元的36个,增加7个;超30亿元的17个,增加2个;超50亿元的5个,增加2个;百亿县实现零突破,南昌县财政总收入达100.9亿元。
2011-2015年,江西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率最低的年份,平均每月的财政收入约为:
242亿元
247亿元
252亿元
257亿元
“十五”以来,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广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亮点。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493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5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1%。全省特色产业基地的经济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平均幅度。2006年,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20.3%。与此同时,各特色产业基地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加大,有些基地已占到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如湛江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已占湛江市工业总产值的33%;阳江五金刀具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云浮禽畜生物制品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工业总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8.5%;国家级肇庆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占全市高新企业总数的17.7%,基地工业产业总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近20%。
200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是多少?
38.5%
32.9%
30.4%
20.3%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0.2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服装服饰行业、化学纤维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0%、4.4%和11.2%。
2015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13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3860亿元,同比增长5.4%;企业亏损面(亏损企业占所有企业比重)11.4%,比上年低0.1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2912亿美元,同比下降4.8%,按出口商品类型看,纺织品出口1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3%;服装出口1759亿美元,同比下降6.4%。按出口对象看,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长6.7%,对欧盟出口额同比下降9.3%,对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11.6%,对东盟出口额同比下降0.8%。
2015年,我国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913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5.3%,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3.1%,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9.2%。行业新开工项目数呈现增速提升势头,新开工项目16149项,同比增长18.3%。
2015年,化学纤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高4.7个百分点
高4.9个百分点
高5.1个百分点
低1.9个百分点
2015年1~11月,北京市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实现收入7019.8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的比重为68.8%。其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实现收入3772.5亿元,同比增长7.8%,占20个功能区总收入的53,7%;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实现收入436.5亿元,同比增长10%,占20个功能区总收入的6.2%。
传媒影视板块中,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新媒体产业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分别增长8.9%、69.4%和27.9%,三个功能区收入合计占20个功能区总收入的17.1%;文化休闲板块中,北京老字号品牌文化推广功能区、主题公园功能区分别增长18%和1.5倍,两个功能区收入合计占20个功能区总收入的3%。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实现收入856.5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速15.2个百分点;数字内容服务和其他互联网服务行业分别实现收入17.8亿元和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和53%;全市重点互联网出版单位实现收入373.2亿元,同比增长5.9%。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月均同比约增收多少亿元:
13
14
20
30
2022年,乐透数字型彩票月销售额最大的月份出现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4.7%,粗钢增长3.1%,钢材增长7.7%,水泥增长7.4%,十种有色金属增长9.3%,焦炭增长5.2%,硫酸(折100%)增长4.8%,烧碱(折100%)增长3.8%,化学纤维增长11.8%,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1.7%,集成电路增长9.3%,汽车增长6.3%,(其中轿车增长8.3%);乙烯下降2.5%,平板玻璃下降3.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0.9%。
设某公司2011年、2012年产品产量相同,其产品产销率均与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同,则该公司2012年与2011年的产品销售量之比是:
2007年江苏省各类教育中,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均比上年减少的是:
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初中教育
小学教育
2023年11月J省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当期成交额同比增量为:
不到2百亿元
2-2.5百亿元
2.5-3百亿元
超过3百亿元
2013年末,吉林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0914个,比2008年(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6487个,增长5.2%;产业活动单位157542个,增加5490个;个体经营户972280个,减少12861个,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719319个,增加50818个。
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87.3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5.9万人,增长3.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81万人,比2008年末减少34.2万人,下降15.9%。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55.8万人;建筑业53.8万人,占11.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3.8万人,占11.0%。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4万人,占37.2%;批发和零售业63.0万人,占34.8%;住宿和餐饮业22.6万人,占13.0%。201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65441.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27113.9亿元。
2008年末至2013年末,吉林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平均每年增加:
1621.8个
1.28%
1.04%
1297.4个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598.8,比上年增长35.4%。2021年,各项分类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提升,其中,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81.9%。
附:1.分类指数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公式:贡献率=
2.各分类指数占总指数的权重均为0.2
2017年-2021年,各分类指数对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的贡献中,贡献最大与贡献最小之间相差最悬殊的是哪一年?
2018
2019
202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