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软件公司对旗下甲、乙、丙、丁四款手机软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000人中,有68%的人使用过甲软件,有87%的人使用过乙软件,有75%的人使用过丙软件,有82%的人使用过丁软件。那么,在这1000人中,使用过全部四款手机软件的至少有( )人?
120
250
380
430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某项工程需要12天,其中甲单独完成需要20天。现8月15日开始施工,由甲工程队先单独做5天,然后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3天,剩下的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问工程完成的日期是:
9月5日
9月6日
9月7日
9月8日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各有不同的意义。下列哪个人物的称谓是由姓和名构成的?
鲁班
屈原
苏东坡
辛弃疾
有5个数,其中任何三个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1、2、2、3、3、4、4、5、6,则这5个数的平均值为多少:
2.5
3
3.5
4
已知今年小明父母的年龄之和为76岁,小明和他弟弟的年龄之和为18岁。三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小明的三倍,父亲的年龄是小明弟弟的四倍。问小明今年几岁?
11
12
13
14
甲公司80分以上的比例比乙公司多百分之几?()。
11%
14%
15%
13%
国际象棋棋盘为64方格,用铅笔从第一格开始填写1,第二格填写2,第三格填写3,以此类推至64,然后用橡皮将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全部擦掉,则所剩数字的总和是:
2408
1387
1408
1487
《新青年》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因与《上海青年》杂志的名称部分雷同,从第二卷第一号开始,正式改名为《新青年》。这次更名本是被迫与无奈之举,但在陈独秀的巧妙处理下,却成为促进刊物发展的绝佳机遇。在更名后第一期杂志的篇首,刊登了陈独秀的文章,重新定义了“新青年”这一概念,提出要以“生理心理”的标准,而非“年龄”来区分新旧青年。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一则通告,告知读者杂志更名事宜。变被动为主动,赋予“新青年”三个字鲜明的时代意义与先锋的思想价值,也让《新青年》有了更加精准的办刊定位。
这段文字中的“巧妙处理”指的是:
精准定位受众,激发情感共鸣
采取差异策略,力求独树一帜
明晰用户心理,精准投放内容
借助事件传播,创造全新概念
20世纪50年代初,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宣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铮铮鸣响的语言,充满了对人的同情与崇高的信仰。而几乎就是在同时,当人们被战争的阴云所困扰,福克纳大声宣告:“我不想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人是不朽的”,“作家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就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人的生存的挫折感是真实的存在。在人遭受苦难陷入迷惘的时刻,看来只有那些具有海明威、福克纳精神力量的作家,会给人们以鼓舞,让人们勇敢地生存下去。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集中展现了人们在苦难与挫折面前的迷惘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表达了乐观主义的主题
海明威、福克纳都过分夸大了人的精神力量
海明威、福克纳都强调作家要以自己的作品振奋人心、给人们以鼓舞
“雨果奖”得主海漄,在凭借《时空画师》获奖且一鸣惊人之前,是一名标准的银行打工人,过着普通城市“社畜”的庸常生活,朝九晚五,平平无奇。有人在惊叹之余忍不好奇:是否在常规工作的桎梏下,某种关于创造与艺术的灵性更容易被激发?写作,或者说创作,说到底,它和其他需要固定时间投入的工作没有本质区别,都需要持续的、有规律或计划的、长期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真实生活是人类创作的恒久源泉,上班族的生活贴近最大基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接触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和普通人的思考逻辑、行为习惯保持一致,能最大程度保障创作的核心稳固。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海漄的获奖得益于将平平无奇的庸常生活升华为艺术
朝九晚五的工作有助于长期持续投入创作
枯燥乏味的工作岗位更容易激发创造与艺术的灵性
循规蹈矩的常规工作未必扼杀人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