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 对于( )相当于( ) 对于 度日如年
曲高和寡 浮光掠影
余音绕梁 潜移默化
靡靡之音 如隔三秋
下里巴人 白驹过隙
百年党史,英雄辈出,灿如星辰。下列革命先烈及先进事迹对应错误的是:
曾生——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
向警予——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
董存瑞——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钱壮飞——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
某条道路安装了60盏功率相同的路灯,如将其中24盏的灯泡换为200瓦的节能灯泡,则所有路灯的耗电量将比之前节约20%。如将所有灯的灯泡换为150瓦的节能灯泡,则耗电量能比之前节约多少?
62.5%
50%
75%
64%
下列各句中如把划线的成语改换成括号里的成语后,句意基本不变的一句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也精彩纷呈、别具一格。(百花齐放)
他用工笔画画出这一幅幅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作品,非日积月累,何臻于此?(经年累月)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把江南风景描绘成“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一般的美妙。(重峦叠嶂)
有时,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真水无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完美呈现才真正是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大音希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有着巨大不同,导致了彼此间行为方式的差异。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咨询者有些愿意敞开心扉,直面问题。而有些人“纵有千种风情”也不吐露心声,会用比喻描述自己的情绪,与中国古诗词中用具体地点象征心灵归宿的辞藻有_______之妙。家庭问题_______,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彼此借鉴在婚姻、育儿问题上好的处理方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到渠成 大相径庭
异曲同工 大同小异
殊途同归 求同存异
不约而同 并行不悖
积累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作追加生产资金的部分,主要包括:扩大再生产基金,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建水利等;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如修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以及国家行政、国防部门的基本建设等;社会后备资金,如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物质储备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积累基金的是:
三峡工程建设费用
地震灾区学校重建费用
奥运会场馆建设费用
军事演习费用
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分别为2.34元/公斤和2.74元/公斤,分别比上年上涨28.6%和8.7%。按此价格测算,2020年全省农户种植玉米、稻谷扣除成本前的产值分别为957.1元/亩、1520.7元/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3.4%、8.9%。
如种植收益=产值-生产成本,则2020年H省秋粮稻谷平均每亩的种植收益约是玉米的多少倍?
1.9
1.6
0.7
0.5
甲和乙进行乒乓球比赛。第一局甲胜乙的概率为70%。往后每局如甲上局取胜,则当局甲的胜率为50%;如乙上局取胜,则当局甲的胜率为70%。问第三局甲取胜的概率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不到55%
在55%-57%之间
在57%-59%之间
高于59%
如每块银幕每天平均上映5场电影,则2016年平均每场电影观众人数约为:
12
18
27
41
为什么欧美人和亚洲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前者倾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惯于以分析的方式推理,而后者绝大多数呈现出一种集体主义,并且习惯从整体角度思维?
这是个宏大的问题,人们曾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基因中寻找答案。
今天,托马斯•塔尔海姆,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名社会心理学博士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这些彼此差别的文化,部分来源于滋养它们的谷物:从新石器时代起,小麦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和水稻种植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盛行,可能持续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且在两种情况中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
以水稻种植为例,它要求农民之间通力合作。巴黎高等农艺科学学院农业系的奥利维耶解释说:“水从上游的田地流向下游的田地,因此农民之间首先要就水流的管理达成一致,以避免这家排水涝了那家的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合作的需要就会促进该地区集体主义价值的增长。“当人们需要别人帮他获得‘每日的面包’时,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别人,并且学着妥协。”美国密歇根大学文化心理学研究者理查德•尼斯贝特总结说。
相反,小麦文化从2000多年前起就引入了畜力辅助耕种,并不太需要耕作者彼此间这样的合作。于是这种农业方式允许更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萌芽,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超越个人的农业行为,发展成为文化准则,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这些相对立的价值接下来导引出欧美人与亚洲人之间的第二项区别,这一次涉及到思维方式。
欧美人这边,个人主义助长了分析的思考方式:将属性归于物体,以便将它们从背景中整理出来,分门别类。而东亚这边,集体主义推进了更为整体的思考方式的发展,也就是说,“围绕关系而非类别、围绕系统而非物体组织起来的一种思考方式,表现出对背景的更多关注”,理查德•尼斯贝特描述道。
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他是这个背景中相互依赖的元素之一,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周遭的物体和事件。”黑兹尔和北山忍于1991年在《心理学研究》上解释道。与之相对,个人主义倾向于发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将物体独立于环境,强调其专有属性。
这个理论再次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摆在我们面前。因为正是自然决定了粮食作物,乃至我们的思想。一如稻米和小麦,人类心灵也是大地的果实。
最后一段写道“一如稻米和小麦,人类心灵也是大地的果实”,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米和小麦比作人类心灵
这句话将人类心灵与粮食做类比,揭示人类心灵的某些东西
这句话将人类文化心理与自然相联系,深化文章主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的心智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