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演员 38岁出演知名历史剧早期角色 52岁出演外国人 54岁饰演酒鬼 60岁左右出演大火剧集 66岁又出演大火剧集”的相关试题
601/1000
单选题

将300克浓度95%的酒精与若干浓度60%的酒精,混合成浓度75%的酒精,需要浓度60%的酒精多少克?

A

225

B

240

C

380

D

400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3.5%
易错项:C
知识点:浓度问题
来源 【2019-河北县级-062/河北乡镇-062】 展开解析
602/1000
单选题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除了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壮美风光之外,中国的魅力还来自于传统文化。尽管目前入境游还未恢复,以入境游为业务的旅游企业却已在提前谋划布局。然而无论怎样,让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应成为这些企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外国游客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吸引

B

旅游企业需做好向外国游客宣传讲解中国文化的日常工作

C

旅游企业需提前计划安排好入境游业务

D

引导外国游客发现中国文化魅力是旅游企业的工作关键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2.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1-新疆兵团行政执法-036】 展开解析
603/1000
单选题

商场销售某种商品的加价幅度为其进货价的40%,现商场决定将加价幅度降低一半来促销,商品售价比以前降低了54元。问该商品原来的售价是多少元:

A

324

B

270

C

135

D

378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0.7%
易错项:B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12-北京-075】 展开解析
604/1000
单选题

举世瞩目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把人才强国_______和坚持党管人才_______一道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方略    规划

B

方针    计划

C

战略    原则

D

战略    规划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6.5%
易错项:D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08-陕西-028】 展开解析
605/1000
单选题

演出艺术,亦可称之为舞台艺术或表演艺术,指的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现场表演来完成艺术形象创造的艺术形式。
下列属于演出艺术的是:

A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

B

石家庄评剧团排演的《西柏坡》

C

公园里举办的交谊舞大赛

D

魔术师刘谦表演的精妙的魔术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5.0%
易错项:C
知识点:社会学类(不要用)
来源 【2009-河北-077】 展开解析
606/1000
单选题

服装厂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6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

A

168

B

188

C

218

D

246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7.9%
易错项:C
知识点:统筹问题
来源 【2009-河北-107】 展开解析
607/1000
单选题

人才逆流动:指原本在知名大城市工作的专业人士,主动选择到中小城市工作的人才流动现象。
下列属于人才逆流动的是:

A

小赵家乡的县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正在到处招聘有大城市工作背景的专业人才,反复考虑之后,小赵辞去北京某研究部门的工作回乡应聘成功

B

高中毕业的小韩在深圳打拼多年,深感这里的工作机遇虽多,年收入也很可观,但竞争压力太大,有时力不从心,春节后他决定留在家乡创业

C

小黄在天津某大学桥梁设计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到女友所在的小城市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和女友都很开心

D

80后白领小李在上海的一家金融机构总部任职,几天前决定跳槽到附近的一家保险公司,意外发现自己的这一决定与不少同事的选择不谋而合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5.3%
易错项:C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8-江苏A-106/江苏B-106/江苏C-105】 展开解析
608/1000
单选题

电视剧人须百倍珍惜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自豪地对待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历史文化资源,________好民族文化瑰宝,传承好中华文史精粹,辩证把握、理性萃取深厚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古为今用,________,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通过各种方式熔铸到创作实践中,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出 沁人心脾、滋人心智、撼人心魄的民族情怀、社会责任、道德光彩与文化品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维护  去粗取精  散发

B

保护  洋为中用  展示

C

保卫  继往开来  表现

D

守护  推陈出新  凸显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8.8%
易错项:A
知识点:解释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21-新疆兵团行政执法-031】 展开解析
609/1000
单选题

在诗的形式上,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基本不用韵,不顾及平仄,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如同泉水缓缓流过,自然形成了舒缓自如的内在节奏;同时,大量运用虚词,采取了白话散文的句式与章法,以清晰的语义逻辑联结诗的意象;这都根本有别于传统诗歌。而另有少部分早期白话诗人则热衷于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取与借鉴。
根据以上文字关于早期白话诗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散文化倾向明显,不强调韵律与平仄,明显区别于传统诗歌。

B

注重诗歌情感的内在张力,抒情舒展自如,形成行云流水般的表达风格。

C

不注重诗歌自身的句式与章法,偏重语义的清晰性与表达的逻辑性。

D

较早形成俯身向下关注民生疾苦,学习民歌精华的现实主义新诗传统。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0.5%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9-四川下-039】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可以简单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的典型稻作单一农作物种植制度和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其中,中原地区实施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包括了粟、黍、稻米、大豆等生长条件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品种。

②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经历了数次重大变化: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代早期,黍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对黍这种耐寒、耐贫瘠但产量较低作物的重视,与当时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生计模式相契合;庙底沟时期以后,更为高产的粟取代黍成为主体农作物,这一时期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从狩猎采集转变为农耕生产,而大豆的少量出现可能源于人们对植物蛋白的诉求;中原地区在龙山时期时,稻米和大豆的重要性有了明显提升,显示了本区域对不适于旱作生产低洼地的开发以及通过大豆的种植一定程度恢复地力;二里岗时期,郑州地区小麦数量增多,可能是人力资源充沛的条件下人们为缓解春荒采取的重要举措所致;东周时期,小麦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红小豆的普遍出现,则可能与“两年三熟轮作制”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

③《尔雅·释地》中记载:“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诗经·小雅》中也提及土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说明商周时期种植制度中存在“菑”“新”“畲”,虽然各家对这几个词的解读说法不一,但当时存在撂荒、休耕制度是肯定的。在《周礼》中出现的“田莱制”和“易田制”,一方面说明休耕制度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显示已经不再实行一致休耕,而是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的不同确定休耕的长短。

④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普遍经历了从长期休耕、短期休耕,再到连年复种、多茬复种的过程。而其中土地种植方式的转变,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可供选择的农作物品种,可利用的耕地条件、水源条件,可选用的肥料来源,是否有便利的生产工具,等等。但是向农业集约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人口密度是否已经达到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难以满足的程度。我们同样可以从植物考古的相关研究中梳理出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几千年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

⑤裴李岗时期的中原地区,以粗放型的黍为主要作物,农业占比不高,遗址中多见来自森林山麓地区的核果、浆果类植物遗存,几乎不见农田杂草,应该属于长期休耕或“森林休耕”的范畴。这一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一直延续到了庙底沟时期,随着庙底沟文化的急剧发展,人口和聚落数量大增,河谷平原地区成为遗址的集中分布区,高产的粟代替黍成为主粮,在采集类植物遗存锐减的同时,农田杂草可能开始大量出现,这一阶段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休耕时长可能大大缩短,我们认为该阶段从“森林休耕”转变为“灌木休耕”。

⑥进入龙山晚期,中原地区迎来了人口和聚落数量的高峰,这一时期气候和降水变动剧烈,大豆在多数遗址的重要性增加,显示了人们对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视,农田杂草在种类上的增多,可能反映了大量新拓荒的耕地或土地休耕时长的进一步缩短,从龙山晚期到夏商时期,可能已经进入了“短期休耕”或“草地休耕”的阶段。至迟在战国时期,我们认为复种制度已经出现在了中原地区,尤其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河谷区域,一方面铁器和犁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豆类作物和小麦的重要性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__。

610/1000
单选题

关于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品种,下列哪一说法与原文不相符?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品种相对比较单一

B

郑州一带是中国古代较早种植小麦的地区

C

仰韶时代人们开始通过种植大豆改善土壤

D

东周时期红小豆已经在中原地区普遍种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3.7%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5-国考副省级-059】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