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演员 38岁出演知名历史剧早期角色 52岁出演外国人 54岁饰演酒鬼 60岁左右出演大火剧集 66岁又出演大火剧集”的相关试题
材料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551/1000
单选题

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共中央早期所在地也相应地发生过多次变迁。以下选项中,中共中央早期所在地不包括:

A

上海

B

武汉

C

江西瑞金

D

长春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3.8%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来源 【2020-北京区级-017/北京乡镇-017】 展开解析
552/1000
单选题

杂技天生具有惊险、高难、奇巧的审美特征,擅长刻画英雄气概,表现勇于征服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找到最能凸显杂技“险”“难”特质的题材,往往能使杂技剧的出新出彩_______。军事题材、公安题材、工业题材,都是杂技剧可以_______的领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

事半功倍  大显身手

B

叹为观止  脱颖而出

C

别具匠心  出奇制胜

D

技高一筹  精耕细作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8.6%
易错项:D
知识点:因果关系
来源 【2023-黑龙江-029/辽宁-028/内蒙古-027】 展开解析
553/1000
单选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战;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提升到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升到18.5%;港珠澳大桥通车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一个个改天换地的创举,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谱写了时代变迁的________乐章,拓展了历史前行的宽阔航道。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运行   宽宏

B

运营   恢宏

C

运转   宏伟

D

运载   宏大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4.0%
易错项:C
知识点:修饰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24-联考/河北-052】 展开解析
材料

2021年,我国制作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时长30.0万小时,比上年下降12.2%;播出艺益智类电视节目时长109.5万小时,下降5.5%。制作广播剧类节目时长22.4万小时,比上年增长2.4%,播出广播剧类节目时长97.8万小时,增长0.4%。

xingguang


554/1000
单选题

2017-2021年我国播出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时长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A

2017年

B

2018年

C

2019年

D

2021年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9.5%
易错项:C
知识点:增长量比大小
来源 【2023-江苏A-121/江苏B-131】 展开解析
555/1000
单选题

最新公布的S省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该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335.7克,位于平衡膳食推荐量250克至400克的范围之内;食用蔬菜和水果296克和132克,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量要求每日300克至500克的下限,与10年前相比,摄入量大为下降,而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食用鱼虾类水产品16.4克,大大低于平衡膳食推荐量的50克至100克的标准;豆制品和奶制品摄入量分别为16.9克和73.6克,比推荐量低50%和70%左右。
由此可以推出:

A

S省居民最喜爱食用的是谷类薯类及杂豆

B

S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蔬菜和谷类薯类及杂豆量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推荐量的标准

C

在S省居民过去三年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每日食用鱼虾类水产品数量是最少的

D

S省居民对蔬菜的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3.3%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6-吉林甲-080】 展开解析
556/1000
单选题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其晚期的作品中没有像其早期那样严格遵守诗体结构的成规。最近发现的一部欧里庇得斯的剧本,其中的诗句像他早期的剧本一样严格地遵守了那些成规,因此该剧本一定是欧里庇得斯在早期创作的。
下面哪项是上面论述所做的假设:

A

古代的剧作家在其创作晚期比早期更倾向于不愿意打破某种成规

B

欧里庇得斯在其创作生涯的晚期没有写过任何模仿其早期作品风格的剧本

C

随着创作的发展,欧里庇得斯日益摆脱其诗体结构的成规

D

在其创作生涯晚期,欧里庇得斯是其时代唯一一位努力打破诗体成规的剧作家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0.0%
易错项:C
知识点:前提型
来源 【2011-上海B-124】 展开解析
557/1000
单选题

编剧式观影者是指看影视剧不介意被剧透,甚至会提前查询剧情介绍、翻遍各种影评的人。这种观影者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不喜欢出乎意料。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编剧式观影者的是:

A

小王看了一部好的影片后,觉得应该和女朋友一起分享,于是邀请女朋友到电影院观影,还向她介绍了电影的主要内容

B

小杜对任何事情都讲求理性思维,对于电影,他只有在了解了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的冲动

C

小李酷爱悬疑类影片,他喜欢陶醉在烧脑的剧情中,心情随着剧情而起伏,他经常假想自己就是一名侦探,对他人总是投出审视的目光

D

张大爷的老伴退休后整天在家看电视剧,对很多电视剧的剧情都了如指掌,还经常将剧情讲述给张大爷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4.7%
易错项:A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20-国考地市-085/国考副省-094】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558/1000
单选题

2010年男性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总入境游人数的比重约为:

A

82.6%

B

33.8%

C

66.2%

D

51.4%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7.8%
易错项:D
知识点:现期比重计算和变形
来源 【2012-天津-111】 展开解析
559/1000
单选题

拿破仑去世后,其尸检报告给出的拿破仑官方身高是5尺2寸(法寸),即1.68米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但有历史学家估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大致为1.66米至1.67米。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其实与英法两国间的国际政治相关。1803年《亚眠和约》破裂之后,英国媒体把拿破仑5尺2寸的身高写在了报纸上,画在了漫画中,却没有标明其“法寸”的长度单位。英国读者便用英寸来理解拿破仑的身高,换算为1.57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说拿破仑是个矮个子纯属误解

B

其实拿破仑比一般法国人要高

C

英国人污蔑拿破仑是矮个子

D

要用历史眼光看拿破仑的身高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4.2%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新疆-034】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也就是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用筷子进餐。西方学者林恩·怀特等人根据取食方式,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分别是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所构成的三大饮食文化圈。筷子取食方式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

②但是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

③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在现代语境中,“饭”通常指的是“米饭”,也有可能指其他谷物煮熟的“饭”。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有的方言中直接称为“下饭”。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

④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

⑤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这是一种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涝。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像有黏性的稻米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

⑥筷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到了汉代,由人或动物带动的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这可能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在研磨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小麦加工方法之前,中国人煮食完整的小麦,即“麦饭”,至少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到“粉食”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10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

⑦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粮,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由于选用了来自越南的早熟新品种,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即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类食品的功用,而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560/1000
单选题

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
要理解在古代中国,为何“匕”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④和⑤之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0.7%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1-国考副省级-057】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