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紫禁城旧藏和宫中传世品大量流失。这时,这些以前在中国本土以外几乎不为人知、甚至普通中国人自己都不很了解的官窑瓷器才不断展现于世。因此,当今有些旅游者参观了几家外国博物馆,见到馆藏的一些官窑瓷器,就想当然张冠李戴地误以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
中国瓷器出口西方的历史
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评价
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
这个历史误会产生的原因
我和父亲感情极深,但直至他老人家临终我都没能说一句“爸爸我爱你”,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出口。我二十几岁时看西方电影,见外国人搂着老父亲说“爸爸我爱你”,心中感慨万分,就决心在儿子身上试验。当儿子可以交流的时候,我就和儿子深情地说:“儿子,爸爸爱你,你得说,我爱爸爸。”不懂事的儿子就此和我共同与传统的含蓄文化抗衡,天天上演国人觉得很肉麻的一幕。这是一场文化与制度博弈的试验。10年后,试验有了结果,儿子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我把他摁在床上深情地说:“儿子,爸爸爱你!”儿子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少来这一套!”
这段文字最想说明的是: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含蓄表达的积习
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直白是一种文化差异
制度与作为社会背景的文化抗衡往往徒劳
父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须契合传统文化
演员∶观众
售票员∶乘客
工人∶厂长
农民∶田地
父母∶孩子
演员∶导演
作家∶读者
战士∶指挥员
司机∶交警
歌手∶经纪人
老一辈科学家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矢志不移、爱国奉献的品格。回顾钱学森的一生:少年立志实业强国,大学转换专业航空救国,归国后又服从国家需要转向航天工程,晚年还忧心于领军人才匮乏,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可以说,钱学森的成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钱学森的脉搏和民族前途一起跳动。在国际风云变幻、摩擦对抗加剧的当下,钱学森等老科学家的民族志气,鼓舞着中国年轻一代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当年回答陈赓大将“中国能不能搞导弹”时,钱学森说的“外国人能搞,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成为网民追捧最多的一句名言。
这段文字主要回答的问题是:
“钱学森之问”是怎样提出的
今天我们为什么怀念钱学森
老一辈科学家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
钱学森的成就与国家命运有何联系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全面剖析和________了电视传媒所主导的文化。他指出,在电视剧行业________的时代,电视剧改变了公众话语的意义和内容;许多公众话题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即使是严肃的历史,也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解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诠释 独占鳌头
解读 风起云涌
批判 蒸蒸日上
审视 势如破竹
实验室有甲、乙、丙3瓶盐酸溶液,浓度分别为10%、40%、60%,实验员将3瓶溶液全部倒入一瓶中,得到浓度为52%的盐酸溶液。已知乙溶液重量为甲溶液的1.5倍,则丙溶液重量为甲溶液的( )倍?
4.5
5.5
6.5
7.5
3,10,29,66,127,( )
218
227
189
321
舞台∶道具∶演员
汽车∶驾驶∶司机
操场∶足球∶学生
商场∶商品∶消费者
工厂∶机器∶工人
流行歌手∶演员
梳妆台∶化妆品
学校实验室试验员∶教辅人员
羽毛∶鸟类
灯泡∶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