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微博平台发布了自己的心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则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请选出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从外打破是被人吃掉,从内打破是孕育生命。说明内因起决定作用
如果是臭鸡蛋,从内无法打破,从外打破也无用。说明内在品质是根本
人生也是一样,从外打破源于压力,从内打破源于动力。说明内外因结合促进发展
再好的鸡蛋,不去孵化,也于事无补。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
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贸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跟着国旗走,但文化几乎总是_______着权力。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伴随着其文化的_______,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和体制。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依附 渗透
追随 繁荣
附和 普及
配合 伸张
(1)单车领域竞争激烈
(2)单车数量日益增多
(3)共享单车试水成功
(4)“野蛮生长”到达尽头
(5)政策收紧监管来临
(2)-(1)-(4)-(3)-(5)
(3)-(2)-(1)-(4)-(5)
(3)-(1)-(2)-(5)-(4)
(2)-(4)-(1)-(5)-(3)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小时,至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在还剩下6分钟的时候,陆地上开始闪现动物的身影,而当第58分钟到来时,一切大局已定。
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地球的历史很漫长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历史很长
地球上生命出现的时间很晚
地球上有了生命才大局已定
运输公司准备将475箱相同的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现在有足够多的大、小两种货车可供选择,大货车每辆最多可装载48箱物资,小货车每辆最多可装载32箱物资。每辆大货车配两名驾驶员,每辆小货车配一名驾驶员,目前公司有17名驾驶员可供派遣。若装载物资时,应先装满大货车,再依次装满小货车,且最后一辆小货车的装载率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二,则可选择的派车方案有多少种?
2
3
4
5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目前来看,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老百姓在改革中拓宽了融资渠道,赢得了发展资金,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②改革成功与否,第一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③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我们将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营,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占有、使用、担保、抵押、继承等。
④我们的改革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还面临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扶持、职业农民培育等诸多问题。
③①②④
②①④③
④②③①
①④③②
1798年,英国航空科学家乔治·凯利设计出最早的直升飞行器并实践了飞行计划,其创意来自童年玩耍过的中国玩具“竹蜻蜓”。一百年后,“竹蜻蜓”加上达·芬奇直升飞行器的设计草图,又变幻成了俄国伊戈尔·西科斯基童年梦中的趣味飞行;当他的公司在1931年秋正式向泛美航空公司交付第一架S-42四发水上飞机的时候,西科斯基动情地说道:“现在大家看到的正是我30年前童年梦中的那个座舱……”
这段文字主要想传递的信息是:
很多代表进步的产物萌生于童年的梦想
科技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却蕴藏了无限的奥秘
儿时的想象力往往更为大胆,更富有创造性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1日至24日举行,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多少枚金牌,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39
45
51
57
为什么欧美人和亚洲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前者倾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惯于以分析的方式推理,而后者绝大多数呈现出一种集体主义,并且习惯从整体角度思维?
这是个宏大的问题,人们曾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基因中寻找答案。
今天,托马斯•塔尔海姆,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名社会心理学博士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这些彼此差别的文化,部分来源于滋养它们的谷物:从新石器时代起,小麦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和水稻种植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盛行,可能持续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且在两种情况中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
以水稻种植为例,它要求农民之间通力合作。巴黎高等农艺科学学院农业系的奥利维耶解释说:“水从上游的田地流向下游的田地,因此农民之间首先要就水流的管理达成一致,以避免这家排水涝了那家的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合作的需要就会促进该地区集体主义价值的增长。“当人们需要别人帮他获得‘每日的面包’时,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别人,并且学着妥协。”美国密歇根大学文化心理学研究者理查德•尼斯贝特总结说。
相反,小麦文化从2000多年前起就引入了畜力辅助耕种,并不太需要耕作者彼此间这样的合作。于是这种农业方式允许更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萌芽,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超越个人的农业行为,发展成为文化准则,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这些相对立的价值接下来导引出欧美人与亚洲人之间的第二项区别,这一次涉及到思维方式。
欧美人这边,个人主义助长了分析的思考方式:将属性归于物体,以便将它们从背景中整理出来,分门别类。而东亚这边,集体主义推进了更为整体的思考方式的发展,也就是说,“围绕关系而非类别、围绕系统而非物体组织起来的一种思考方式,表现出对背景的更多关注”,理查德•尼斯贝特描述道。
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他是这个背景中相互依赖的元素之一,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周遭的物体和事件。”黑兹尔和北山忍于1991年在《心理学研究》上解释道。与之相对,个人主义倾向于发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将物体独立于环境,强调其专有属性。
这个理论再次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摆在我们面前。因为正是自然决定了粮食作物,乃至我们的思想。一如稻米和小麦,人类心灵也是大地的果实。
为本文取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农业:人类心理的一把钥匙
欧美人与亚洲人思维差异溯源
文化与自然
谷物类型:祖先的思维新动力
甲、乙、丙三员工共同修剪6060平方米草地,甲的修剪效率为30平方米/分钟,乙的修剪效率为40平方米/分钟,丙的效率为60平方米/分钟。上午,甲7点30分开始修剪,乙7点45分开始,丙8点15分开始,他们同一时间完成工作,乙用了( )分钟。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