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测取并赁通:途辆,集明巴提试前渠渠道车道方三获租回汽迈用赫应过赁争租规正江第确向议团”的相关试题
231/1000
单选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在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当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被棋手柯洁用深情的歌声唱出时,这句________的词句还是给予我惊艳和陌生。那份数百年前的故园情思、羁旅感慨因悠扬的旋律被再度激活,令人________。

A

耳熟能详 耳目一新

B

耳闻能诵 赏心悦目

C

目知眼见 心旷神怡

D

驾轻就熟 焕然一新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7.6%
易错项:B
知识点:修饰关系
来源 【2018-吉林甲-031】 展开解析
232/1000
单选题

殷商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包括对日月出入、日月食、立表测日景、恒星、行星、新星、彗星的记录。这些卜辞材料说明殷代的天文学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水平。而所有这些天文观测是与敬天的巫教分不开的。由此说明从敬天的巫教中已经产生了测天的天文学,其通天的宗教目的是一致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

天文观测的方式受到了巫教敬天的影响

B

巫教盛行的同时,天文观测水平也不断在发展

C

殷商甲骨卜辞记录的天文现象代表了当时天文观测的最高水准

D

在巫教敬天的过程中,天文观测是占卜天意有规则可循、可靠的方法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4.9%
易错项:B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4-新疆兵团-101/重庆下-095/黑龙江政法干警-103】 展开解析
材料

超级计算,也被称为高性能计算。从算力资源的需求看,高性能计算可以分为尖端超算、通用超算、业务超算和人工智能超算四大类。

xingguang


xingguang

233/1000
单选题

如保持2021年同比增量不变,则到哪一年第三方互联网超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市场规模将第一次超过第三方独立超算服务商?

A

2025年

B

2026年

C

2027年

D

2028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8.5%
易错项:A
知识点:现期增长率计算
来源 【2023-国考市地-119/国考副省-129】 展开解析
234/1000
单选题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化学变化能够实现降碳目标的是:

A

甲烷燃烧:星光公考

B

活泼金属镁在CO₂中燃烧:星光公考

C

用煤炭制水煤气:星光公考

D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酸:星光公考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5.9%
易错项:B
知识点:化学部分
来源 【2023-上海A-058/上海B-058】 展开解析
235/1000
单选题

“微创新”,这个概念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尝试的新方向。今天的技术革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颠覆性的更新换代,任何针对用户体验的微小改变,都可能引爆整个市场。微博就可以看作是在博客基础上的微创新,用140个字拉低了用户门槛,迅速引发了全民微博潮。对于习惯了模仿的企业来说,如何不让微创新成为“山寨”的代名词,是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像团购这样的一窝蜂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其中很难看到“微创新”在发挥作用。
这段文字用“团购”来说明:

A

盲目从众的现象

B

更新换代的趋势

C

复制与模仿的做法

D

集体相约采购的行为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5.7%
易错项:A
知识点:词句理解题
来源 【2015-国考地市级-046/国考副省级-046】 展开解析
236/1000
单选题

某班级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参加奥数竞赛,获一、二、三等奖的各有一人。班主任猜测:甲肯定是一等奖,乙肯定不是一等奖,丙肯定不是三等奖。事实上,班主任只猜中了一个。
据此,可推知获得二等奖的是: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6.0%
易错项:A
知识点:直言命题
来源 【2018-深圳-036】 展开解析
237/1000
单选题

张明和李亮两人绕操场竞走,操场一周是400米,李亮每分钟走80米,张明的速度是李亮的1.25倍,现在张明在李亮的前面100米,则两人第一次相遇在:

A

8分钟后

B

7分钟后

C

15分钟后

D

30分钟后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8.0%
易错项:B
知识点:追及、相遇
来源 【2010-吉林甲级-008】 展开解析
238/1000
单选题

某电子元件制造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甲、乙、丙三个车间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5%、70%、25%,且甲、乙、丙三个车间的次品率依次为4%、3%、2%。任取一件产品,取到次品为乙车间制造的概率是:

A

15%

B

45%

C

75%

D

85%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5.8%
易错项:B
知识点:概率问题
来源 【2023-吉林-052/宁夏-064】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也就是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用筷子进餐。西方学者林恩·怀特等人根据取食方式,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分别是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所构成的三大饮食文化圈。筷子取食方式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

②但是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

③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在现代语境中,“饭”通常指的是“米饭”,也有可能指其他谷物煮熟的“饭”。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有的方言中直接称为“下饭”。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

④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

⑤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这是一种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涝。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像有黏性的稻米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

⑥筷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到了汉代,由人或动物带动的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这可能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在研磨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小麦加工方法之前,中国人煮食完整的小麦,即“麦饭”,至少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到“粉食”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10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

⑦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粮,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由于选用了来自越南的早熟新品种,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即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类食品的功用,而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239/1000
单选题

如果穿越回古代,根据本文,看不到下列哪一情景?

A

东汉人用石磨将小麦研磨成粉

B

战国时的秦兵以小米为食

C

春秋时的晋人以箸为主要饮食工具

D

清代人以合食方式聚餐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0%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1-国考副省级-056】 展开解析
240/1000
单选题

调查表明,在当今85~90岁的人中,极少数人是左撇子。社会学家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在80年前如果小孩用左手吃饭或写字就要挨打,所以被迫用右手。
这项调查能够加强的论断是:

A

用手习惯是遗传优势与社会压力的产物

B

在过去,人们用左手还是右手存在不同的社会态度

C

因为用右手的人可以长寿,所以父母逼迫用左手的小孩改变习惯

D

使用右手更聪明,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1.1%
易错项:C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09-福建春季-09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