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某家美国大型公司搬迁到美国东部五大湖区的一家城市,在此城市中诞生的一名主教练在数年后第二次获得了某项体育赛事总冠军”的相关试题
741/1000
单选题

春运不全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在许多大城市里,即使有了学历、有了户籍、有了事业的人,包括许多“白领”、成功人士等,到了春节也经常要举家返乡。这是长期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家”文化和“年”文化,是在中国人心里保存的一种对亲情家庭和乡里故土的特殊感情和精神寄托。
下列符合文意的说法是:

A

春运是中国“家”、“年”文化造就的社会现象

B

农民工并未“半城市化”

C

大城市的“白领”春节都要举家返乡

D

春运的主角是农民工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2.5%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0-江苏B-068】 展开解析
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742/1000
单选题

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A

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

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

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

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08-北京-087】 展开解析
743/1000
单选题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关于海绵城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B

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利益,需要水利、气象水文、市政等广泛参与

C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结合

D

我国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1.2%
易错项:D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18-江西-060】 展开解析
材料

2011年A市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2亿美元;进口总额0.54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4765万美元。

全年对美国出口59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对香港地区出口260万美元,下降60%;对日本出口1718万美元,增长14.6%;对韩国出口2915万美元,增长54%;对俄罗斯出口154万美元,增长73%。年末,全市对外贸易国家(地区)共97个。

xingguang

744/1000
单选题

2010年A市对美国出口额约为:

A

776万美元

B

732万美元

C

448万美元

D

484万美元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6.7%
易错项:D
知识点:基期值计算
来源 【2012-天津-119】 展开解析
745/1000
单选题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让外界_______中国热闹异常的电子商务产业。美国媒体感叹中国的“双十一”一天的销售规模已经赶超美国两大网上购物日,预计电子商务将_______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惊诧    力推

B

关注    助推

C

热议    襄助

D

聚焦    助力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3.2%
易错项:A
知识点:主谓宾关系,轻重,近义词辨析
来源 【2015-联考/安徽-021】 展开解析
746/1000
单选题

某大型社区提供巴士换乘地铁服务,规定车满载后直达地铁站,中间站不再停留上客。如果巴士共有座位48个,第一站上来1人,第二站2人,第三站3人,按照这个规律,第(  )站司机将不再停车。

A

8

B

9

C

10

D

11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9.1%
易错项:B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16-上海A-056】 展开解析
747/1000
单选题

母语迁移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者消极干扰的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母语迁移的是:

A

日韩两国的文字中含有大量汉字,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是其发展的渊源

B

甲五岁随父母移居国外,长大后已经完全不会使用母语表达

C

英国人乙学习中文时在量词的掌握上感到特别困难

D

丙在双语环境中成长,在生活和学习中均能用两种语言熟练表达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0.9%
易错项:B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9-山东-079】 展开解析
748/1000
单选题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激促下,我国很多地方纷纷提出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市民就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但是,应当看到,目前的“智慧城市”实践多处于概念构建期,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城市或数字城市层面,各大媒体出现的“智慧城市”也让人难以区别哪些是城市营销的手段,哪些是城市建设的实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B

建设“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

D

媒体中的“智慧城市”很可能只是一种城市营销手段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5.9%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4-广东-029】 展开解析
749/1000
单选题

美国3M公司有一位研究员,有一次,他想发明一种粘合力非常强的胶水,但因为种种原因,他失败了,实验得到的只是一种粘合力很差的液体,根本无法用作胶水。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人们有这样一种需求:把便条或书签贴到桌上或墙上,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揭下来。他此前发现的粘合力差的液体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就这样,一种险遭废弃的技术促成了“即时贴”的发明。
“即时贴”的发明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

A

遇到问题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B

一种成功的发明可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C

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技术创新的灵感

D

成功的技术发明来自锲而不舍的努力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4.2%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吉林上乙-029】 展开解析
750/1000
单选题

近年来,新崛起的中西部城市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都加入到“新一线”城市的争夺中。在信息鸿沟被逐渐“抹平”,高铁也拉近了城市间距离时,准一线和二线城市看到了“换道超车”的机会,而人才是其间的关键。从武汉2017年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到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等,都足见揽人心切。眼下中国城市间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呈现出马太效应,一旦错失,未来10年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而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如今到达了一个拐点——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老龄化问题严重,已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这样,人才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抢人才大战实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内驱力所致。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将重新塑造中国未来的经济版图

B

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

C

要抓紧实施人才计划

D

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源更加重要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4.4%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9-上海A-013/上海B-013】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