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志愿者团队在重阳节购买了一批牛奶,到“夕阳红”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如果给每个老人分5盒,则剩下38盒;如果每个老人分6盒,则最后一个老人不足5盒,但至少分得1盒,问该敬老院至少有多少名老人:
39
40
41
43
2023年第14周,H市流感哨点监测医院(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5187例,本周监测门诊就诊流感病人总数86749例,比上周增加5.76%,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比例(ILI%)为5.98%。
(一)哨点医院ILI%监测情况
2023年第14周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总数为5187例,比上周增加4.49%,比去年同期减少56.16%,其中国家级哨点医院455例,比上周减少6.57%,比去年同期减少55.04%。城区哨点医院1899例,比上周减少19.40%,比去年同期减少55.46%;郊区、县(市)哨点医院3288例,比上周增加26.07%,比去年同期减少56.55%。本周全市哨点医院ILI%为5.98%,比上周低0.07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哨点医院ILI%为2.12%,比上周高0.23个百分点。城区哨点医院ILI%为4.45%,比上周低0.56个百分点;郊区、县(市)哨点医院ILI%为7.46%,比上周高0.01个百分点。
(二)哨点医院ILI%纵向比较
2023年第14周全市哨点医院ILI%为5.98%,比2022年同期低7.56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低0.66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哨点医院ILI%为2.12%,比2022年同期低3.36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低4.67个百分点。城区哨点医院ILI%为4.45%,比2022年同期低6.81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低2.08个百分点;郊区、县(市)哨点医院ILI%为7.46%,比2022年同期低7.82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高0.54个百分点。
(三)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构成情况
2023年第14周各年龄组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构成情况为:0~4岁组1472例,5~14岁组1103例,15~24岁组406例,25~59岁组1266例,60岁以上组940例。
H市2023年第14周哨点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中,0~4岁组占比比25~59岁组高约多少个百分点?
2
4
6
8
某市调查总队随机抽取2000名市民开展媒体需求调查,受访市民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六类,所占比重分别为0.8%、17.6%、35.4%、19.5%、25.4%、1.3%,调查结果见下表。
“大专”类受访市民一周(有5个工作日和2个双休日)内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
1.69小时
1.86小时
1.99小时
2.15小时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还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①我们所有的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中就会有错误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②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预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③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正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透性”,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另一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④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脊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20
12
6
4
某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该选区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2600票。按照法律规定,选举结果是:
甲当选
乙当选
丙当选
三人均不得当选
竞技体育的天才型选手,胜利对于他们似乎是_______的。他们将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的同时,或许反而会有淡淡的失落。有的天才选手因此会迷失,不再沉心训练,仅仅闪光了几个瞬间,就被时代抛弃,_______于众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驾轻就熟 无异
天公地道 泯然
信手拈来 混迹
唾手可得 湮没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孩子逛商场,两个孩子从玻璃扶栏上掉下,当场死亡,这使家长陷入无限的哀痛与自责中。同样,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片中人物李,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三个幼子葬身火海。李在事情发生多年之后离开故乡,一个人住在没有家具的小公寓里,做着粗重的底层工作。他整天浑浑噩噩,不与人交往,仿佛生活在永远不会结束的冬天。从心理学上看,他其实患上了持续哀痛障碍。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接下来的内容最可能是:
介绍持续哀痛障碍第三个案例
解释持续哀痛障碍的基本含义
概括持续哀痛障碍的行为表现
分析影片中人物李的心理特征
赵、钱、孙、李、周、吴打算组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大赛规定一个团队必须为三位选手,赵说:“钱和李肯定不能组成一队。”钱说:“孙在哪队,我就在哪队。”孙说:“我没和赵、李一队。”李说:“我和钱、孙一队。”周说:“我和赵不能在一队。”吴说:“我和周不在一队。”
如果六个人中有五个人的话为真,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项。
赵、钱、孙一队
钱、孙、周一队
钱、孙、吴一队
赵、孙、李一队
某论坛邀请了六位嘉宾,安排其中三人进行单独演讲,另三人参加圆桌对话节目。如每位嘉宾都可以参加演讲或圆桌对话,演讲顺序分先后且圆桌对话必须安排在任意两场演讲之间,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120
240
480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