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651道有关“智慧之国 学者 重复动作 绳索”的相关试题
631/651
单选题

①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
②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也是有可能做出突出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领域
③所以,我国社会学者的一大任务,就是探索一条使我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秩序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④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是激发活力和保持社会秩序,困难之处在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任务比较艰巨的时期
⑤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当城镇化率处于50%上下的时候,是现代化转型最为艰巨的时期
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④①②③⑥⑤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⑤②⑥①③④

D

②④⑤①③⑥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2.7%
易错项:B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21-四川下-035】 展开解析
632/651
单选题

想来一杯奶茶不用排队,“代买奶茶”的小哥会将热乎的奶茶送到手中;外出旅行家里的宠物没人照看,代遛狗服务让主人们安心外出;商场停车位难找,代客泊车服务让逛街更方便;朋友聚会喝酒,代驾司机送自己安全到家……在互联网模式普及后,随着移动支付以及共享经济发展趋于成熟,“代经济”的发展速度得以提升。动动手指就能解决问题,“代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懒人”们提供全新消费选择,也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有学者表示,于社会而言,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干,催生相关行业兴起,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当然,“代经济”个性化发展还需谨防乱象伴生。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

“代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

B

“代经济”所伴生的乱象的种种表现

C

“代经济”所伴生的乱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D

对“代经济”所伴生的乱象予以监管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3.4%
易错项:D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20-深圳Ⅰ-082/深圳Ⅱ-057】 展开解析
633/651
单选题

20世纪30—50年代,围绕以仰韶文化彩陶为代表的中国史前文化究竟是本土起源还是从外部传入问题,曾发生激烈争论。一些外国学者根据仰韶文化陶器表面的彩绘纹饰与西亚地区史前文化的彩陶有相似之处,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考古学家经过近百年的发掘和研究,以大量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证明,中国史前文化虽与同时期外部文化发生过交流,但中国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都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具有从一万年前发展至今的清晰的自身发展脉络。中国境内彩陶出现的年代要早于欧亚大陆,两者自成体系。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仰韶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

B

考古证实中国史前文化起源于本土

C

中国史前文化与外部文化互有交流

D

中国境内彩陶出现年代比欧亚大陆早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4.7%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青海-054】 展开解析
634/651
单选题

①与传统媒体“你给什么我看什么”的信息获取方式不同,网络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
②然而,很多学者担忧过度个性化的推荐会引起“回声室效应”
③由于网络信息的过载和多样,很多社交媒体也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算法来为用户推送更加个性化的新闻,让新闻更加符合每个人的口味
④现代人已经习惯通过社交网站来获取各类新闻信息
⑤这些个性化算法使得只有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一致的信息才会被呈现,人们的视野越来越窄,可以接触到多元化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少
⑥根据算法的推荐,人们逐渐接收到的都是和自己意见相似的新闻与朋友分享的信息,持不同观点的人也逐渐形成愈发封闭的小圈子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④②⑥⑤①③

B

⑥①②④③⑤

C

⑥⑤①②④③

D

④①③②⑥⑤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7.4%
易错项:B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21-四川-038】 展开解析
635/651
单选题

平台企业利用新型技术所搭建的商业模式,绕开了对劳动者进行保护的既往社会契约,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破坏”。现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逐渐被架空,面对平台用工的“去劳动关系化”(即平台不承认劳动法中规定的雇佣劳动关系),不同国家的司法部门在劳动者身份判定上面临难题。为数众多的立法者开始倾向于将平台从业者归类为过去劳动立法中已有的身份类别(完全的受雇佣者或所谓的第三类劳动者身份),从而给予一定的法律保障。但这种处理方式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因为这可能忽略不同平台从业者的差异(工作内容、性别、国籍、种族等),并漠视了劳工群体自我赋权的能力。
以下说法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

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劳动者身份判定的困难

B

平台从业者身份归类问题可通过司法实践予以解决

C

目前平台从业者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受到了一定冲击

D

如何应对平台用工“去劳动关系化”问题仍存争议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9.7%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4-深圳-079】 展开解析
636/651
单选题

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尽管人们的收入都不减少,但社会收入分配却变得不平等;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逐渐减轻;经济增长达到更高水平以后,收入分配又变得平等。”这种理论假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实际,但他又指出,重复发达国家以往的模式,以为收入不平等促进了经济增长,欠发达国家强化当前的收入不平等就是必要的,这是一种“危险的类比”。在西方经济发展实践中,解决公平问题不是靠自然而然的过渡,而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积极干预,消除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收入在国家不断增长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对高收入者形成法律和政治压力,从而使得社会收入分配转向公正。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最相符的一项是:

A

经济总量增长不会自发地促进社会收入公平分配

B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监督和保证社会公平

C

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模式是遵循效率优先原则的

D

倒U曲线理论不适于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1.0%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5-山东-022】 展开解析
637/651
单选题

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农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以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A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

B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

C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D

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1.8%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陕西-022】 展开解析
638/651
单选题

2018年,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最高奖奖金由此前的500万元/人上调至800万元/人,且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在人们的印象里,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似乎总是与清苦绑定在一起,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价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事实上,没有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智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确保取得相应的产出。因此,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科研机构,都该为他们的努力提供回报。这也传达出一个信号,国家尊重科研工作中个人的价值,或者说,只要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科研工作者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进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一文段的主要意思是:

A

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

B

要加大对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

C

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D

科研工作者的清苦生活已在改变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5.4%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0-上海A-011/上海B-012】 展开解析
639/651
单选题

北京某环卫女工耍扫帚走红网络,被多家电视台邀请表演,称为“扫帚姐”,却因常要请假上节目而被单位辞退。“扫帚姐”能把一米多长的大扫帚玩出“魔法”,这种由岗位技能延伸出的特殊技巧,是她长期使用扫帚的劳动心得与锻炼体会。“扫帚姐”走红,正体现了环卫工人的另一面,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们也充满了智慧与想象力,也同样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这种立足岗位、健康工作、乐观生活的态度,正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扫帚姐”展现了环卫工人内修与外练的形象,本可以成为环卫部门很好的“形象代言人”,让更多人关注支持这个群体。但她却没有引起环卫部门的重视,反而被辞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上文所说的“遗憾”指的是:

A

她就是环卫圈里的拔尖人才,让她做环卫形象大使

B

兴趣爱好反客为主,违背了行业的社会秩序

C

“扫帚姐”应该更好地充实自己,切实承担自身的责任

D

成名草根在应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责任时不要被消费化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5.0%
易错项:D
知识点:词句理解题
来源 【2012-天津-031】 展开解析
640/651
单选题

定义:
①精英文化:指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②大众文化: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中新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所接受的文化,是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形态。
③民间文化:指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民众通俗文化。
典型例证:
(1)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许多习惯与观念,曾被视为“沉默的多数”的大众,尤其是低龄大众,正在网络上发出声音、掀起波澜,影响着舆论与社情民意的表达。
(2)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杜、曹雪芹等的智慧奇葩与天才成果,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经典与骄傲。
(3)传说、谚语、评书等艺术形式散播于村坊市井、街头巷尾,也出现在庭院房中,流传在欣赏者自己的口里、手上。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B

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②③不相符

C

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D

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相符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0.0%
易错项:A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1-江苏B-13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