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我们要分分秒秒地过”的相关试题
761/1000
单选题

火车通560米长的隧道用20,如果速度增加20%,通1200米的隧道用30。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A

220

B

240

C

250

D

260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6.3%
易错项:C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11-江苏A-035】 展开解析
材料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改掉了自己年轻时不良嗜好,经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向前发展。我们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我们真诚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762/1000
单选题

文中【】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

倘若

B

即使

C

之所以

D

抑或

正确答案:A
正确率:统计中%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09-北京社招-095】 展开解析
材料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改掉了自己年轻时不良嗜好,经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向前发展。我们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我们真诚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763/1000
单选题

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的目的是:

A

告诉人们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B

告诉人们追求圆满的结局往往是不圆满

C

告诉人们人生有时需不完美

D

告诉人们追求完美是办不到的

正确答案:C
正确率:统计中%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09-北京社招-092】 展开解析
764/1000
单选题

①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
②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③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分布在三北区,而且荒漠化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
④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
我们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⑥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③⑥⑤②④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④①③②⑥⑤

D

③④①⑥②⑤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0.4%
易错项:C
知识点:句子排序题
来源 【2024-国考行政执法-050/国考副省-044/国考市-052】 展开解析
765/1000
单选题

我们在阅读时,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不同:左脑先理解后记忆,记住慢、遗忘快,更适合记忆的消化、吸收;而右脑则会将语言变成图像,可以大量、快速记忆,且记忆质量很高,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也就是说,当右脑分析一个词时,比如阅读到“猫”这个词时,就会自动在右脑影像库中搜寻猫的形象,然后将猫这个词与它的图片链接在一起,加深印象。如果是分析一句话,比如“猫在睡觉”,影像库中可能出现的就是一只猫在太阳底下蜷成一团睡觉的图像,或许还夹杂着轻微的鼾声。因此,语言对大脑会有更进一步的刺激,所以听书有时比阅读还多出了一道工序——声音的符号化。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听书比阅读对大脑的求更高

B

听书没有阅读容易集中注意力

C

听书和阅读都是对信息的处理

D

听书时大脑会将语言变成图像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6.6%
易错项:D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22-四川上-029/新疆兵团-046】 展开解析
766/1000
单选题

定义:
①精英文化:指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
②大众文化:指的是一区、一社团中新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所接受的文化,是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形态。
③民间文化:指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民众通俗文化。
典型例证:
(1)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许多习惯与观念,曾被视为“沉默的多数”的大众,尤其是低龄大众,正在网络上发出声音、掀起波澜,影响着舆论与社情民意的表达。
(2)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杜、曹雪芹等的智慧奇葩与天才成果,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经典与骄傲。
(3)传说、谚语、评书等艺术形式散播于村坊市井、街头巷尾,也出现在庭院房中,流传在欣赏者自己的口里、手上。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B

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②③不相符

C

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D

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相符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0.0%
易错项:A
知识点:核心成分分析
来源 【2011-江苏B-134】 展开解析
767/1000
单选题

一池塘边竖着一块“牌子”,“池塘水有剧毒,下水即死。否则,不承担医药费”,以下(  )与题干犯的是同样的逻辑错误:

A

妈妈对小孩说:“我很爱你,你决定做任何事,我都会支持你,但是你必须按我说的做!”

B

老师说:“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还不好下结论,否则,对他不公平。”

C

老师批评一批同学,也表扬一批同学,爱憎分明。

D

文化大革命有其正确的方,也有其不正确的方,我们一分为二评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2.2%
易错项:A
知识点:结构相似
来源 【2016-深圳-079】 展开解析
材料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768/1000
单选题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A

懊丧

B

惋惜

C

埋怨

D

绝望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1-北京-070】 展开解析
材料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769/1000
单选题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

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

《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

《离骚》主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正确答案:B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1-北京-069】 展开解析
770/1000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的奠基人。作为奠基人,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理论贡献有:
①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第一次科学阐明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②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创造了通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③创造性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党内关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④形成的党的“三大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⑤在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考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A

4

B

5

C

2

D

3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2.3%
易错项:A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4-吉林-00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