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我们要分分秒秒地过”的相关试题
411/1000
单选题

很多貌似过时的史学争论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力求接触人类最大多数的努力。想想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过去,他们在人数上远比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后代更多。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那些人们所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生存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只有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去徒劳地寻找这一伟大哲学之谜的终极答案,而是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将研究聚集于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

B

要到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中去探求和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C

相信过去的人们以自己特殊的生存策略开辟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D

寻找和掌握社会发展必然规律并以这种“客观真理”来解释和改造社会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8.4%
易错项:D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13-河南-025】 展开解析
412/1000
单选题

我们看物体时,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穿过瞳孔,再经过晶状体的折射,穿过玻璃体,最后汇聚到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了。但对于近视的人而言,来自物体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就汇聚在一起了,所以看到的物体是模糊不清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角膜的曲率变了。目前传统的激光治疗近视的方法,就是将角膜雕刻成“眼镜”,虽能立竿见影且效果持久,但风险较高,因此无风险治疗近视,越来越被人们所期待。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不同治疗近视方法的优缺点

B

无风险治疗近视取得的进展

C

传统的激光治疗近视方法的弊端

D

如何实现永久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6.1%
易错项:C
知识点:接语选择题
来源 【2021-四川-040】 展开解析
413/1000
单选题

某村居民整体进行搬迁移民,现安排载客(不含司机)20人/辆的中巴车和30人/辆的大巴车运载所有村民到搬迁地实地考察。如安排12辆中巴车,则大巴车需要18辆,且除一辆大巴车载6人以外,其他车全部载满。现本着安排车辆数最少的原则派车,问最少要安排多少辆大巴车?

A

20

B

22

C

24

D

26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2.9%
易错项:B
知识点:极值问题
来源 【2021-国考地市-066/国考副省-069】 展开解析
414/1000
单选题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共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我们党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根据唯物辩证法,以上论述表明: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只有斗争性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C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D

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5.9%
易错项: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源 【2023-湖北选调-011】 展开解析
415/1000
单选题

理想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缺乏这种认识,人类就不能切合实际地运用它的理想能力。真正的友谊,这一美好的理想,会激励我们竞争;但认识到它只是一个理想,实际上常含有一点虚幻的成分,这种认识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对幻想的解毒剂。友谊是如此,一切真理也都如此
根据文意,对划线部分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友谊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

B

友谊常含有虚幻的成分

C

友谊是幻想的解毒剂

D

友谊与真理都是某种理想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8.8%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09-福建春季-059】 展开解析
416/1000
单选题

近来,某省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实行了严管重罚,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多起被罚者抵触甚至打骂交警的事件。不仅如此,由于路权分配、法治素养等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加上没有足够的警力,当“运动式”执法过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便卷土重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成因复杂,一时难以根治

B

光靠严管重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C

只有变“运动式”的执法为常规执法,才能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D

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应进行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9.8%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四川下半年-048】 展开解析
417/1000
单选题

行政处罚不是为罚而罚,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依据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等基本原则,对于故意扰乱交通秩序、严重违法的行为,确实应该给予严厉处罚。但对于轻微、对社会没什么危害性的违法行为,若事事都处罚,会加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负担,反而不符合规范市场秩序、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等执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会降低违法行为人受到行政处罚后的耻辱感,达不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这段文字讨论的问题是:

A

如何让违法行为人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B

如何科学认定轻微违法行为

C

是否应对所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D

处罚标准是否应作出调整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7.6%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国考副省级-048】 展开解析
418/1000
单选题

关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中外许多文艺家都有精辟论述。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自己愿意充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活在民族之中的大诗人,就应该总括这些民族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应该成为他们的时代化身才是”,俄国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只有那些在强大而蓬勃的思想影响之下,只有能够满足时代迫切要求的文学倾向,才能得到灿烂的发展”,等等。这些都说明文艺既要反映时代的现实,又要超越时代的现实。今天,我们迎来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文艺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艺术理想,积极响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号召,拿出更多艺术精品献给人民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文艺创作绝不能脱离当下时代的社会现实

B

时代需要更多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好作品

C

艺术家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文艺理论

D

文艺既要反映时代现实又要超越时代现实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3.8%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4-联考/广西-032】 展开解析
419/1000
单选题

一个建筑一旦建成,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在那里。建筑的美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公共审美。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亮丽风景线,装点着城市的外在形象,传承着城市甚至国家的文脉。我们看到斗兽场,就会想到古罗马;看到巴洛克建筑,就会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看到榫卯结构的木构建筑,就不由自主地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这些流传至今的优秀建筑其实是承载民族叙事的有形容器,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建筑美丑会影响公共审美

B

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风景线

C

精美的建筑传承着地域的文脉

D

精美的建筑代表城市甚至国家形象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0.0%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湖北选调-059】 展开解析
420/1000
单选题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矛盾不是供需之间的矛盾,而是百姓囊中羞涩与房价不断上涨之间的矛盾。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房子被当作奇货可居、有利可图的商品,被房地产商和手有余钱的业主一而再再而三地热炒。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房地产商宁愿把房子成片闲置也不愿平价或降价出售;某些富有的业主拥有两三套,甚至十数套房产,而大量炒房团也应运而生。
以下最能加强上述结论的是:

A

经济学家近来十分关注炒房对房价上涨的影响作用

B

在一些内陆地区,未发生炒房现象,房价比较平稳

C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炒房现象虽不突出,但房价仍然居高不下

D

一些地区拟对拥有多套房者开征土地使用税,可以有效地抑制虚假的住房需求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1.9%
易错项:C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1-广东-08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