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巴团试赁议,渠途明集三争赫迈应规租租通道并汽用确:江辆过车回渠向第赁测获道取方前正提”的相关试题
941/1000
单选题

小雪,是一年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2个节气,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下列关于小雪的谚语与其所描写农事活动的地点对应错误的是:

A

“小雪收葱,不收就空”——黑龙江

B

“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江苏

C

“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浙江

D

“小雪点青稻,大雪满田空”——福建

正确答案:A
正确率:15.4%
易错项:C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23-辽宁-019】 展开解析
942/1000
单选题

某企业员工编号为6位自然数,其中前两位代表入职年份的最后两位数,第3位代表所属部门,后3位代表员工当年在部门中的入职顺序。2018年入职的员工小张发现,自己的员工编号能同时被5、9和101整除。问当年他所在的部门最少可能有多少人入职?

A

不到250人

B

250~499人之间

C

500~749人之间

D

超过749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7.8%
易错项:C
知识点:约数、倍数
来源 【2019-四川-049/黑龙江县乡-058】 展开解析
943/1000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文景之治——汉朝

B

武丁盛世——商朝

C

康乾盛世——清朝

D

开皇之治——唐朝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4.8%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来源 【2019-山东-040】 展开解析
944/1000
单选题

面对能源危机,一些国家开始寻找替代能源,使用玉米加工车用乙醇汽油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因此不少人认为,使用玉米生产能源,既可以消化库存的陈化粮,又发展了石油替代能源,这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利国利民的一项政策。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

A

目前看来,生产车用乙醇汽油将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B

乙醇汽油会对车辆的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造成严重腐蚀

C

生产1吨乙醇要消耗3.5吨玉米,如此一来,每年就要消耗玉米近万吨,这将危及全国的粮食储备

D

使用玉米作为生产能源,可以适当提高玉米价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民产粮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8.5%
易错项:C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5-联考/黑龙江-108】 展开解析
945/1000
单选题

①餐厅的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②开通外卖和网上团购业务
③入选当年大众点评必吃榜
④逐渐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
⑤烤鸭老字号顾客群体断层

A

②④①③⑤

B

⑤②④③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⑤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1.4%
易错项:A
知识点:事件排序
来源 【2019-吉林乙-066】 展开解析
946/1000
单选题

老师在课堂上出了18道速算题,规定学生答对一题得6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一位学生全部做完,得了94分,他答对了多少道题?

A

12

B

14

C

16

D

17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4.4%
易错项:B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15-黑龙江边远-058】 展开解析
947/1000
单选题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唐律疏议》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_______、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_______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选项是:

A

性质    权威

B

原则    方向

C

水平    代表

D

观念    指导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2.2%
易错项:D
知识点:轻重
来源 【2010-湖北-008】 展开解析
948/1000
单选题

按此规律,第7行的数字和为:

xingguang

A

155

B

165

C

175

D

185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7.6%
易错项:A
知识点:图形数列
来源 【2018-上海A-064/上海B-063】 展开解析
材料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949/1000
单选题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

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

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

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

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1-北京-068】 展开解析
材料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950/1000
单选题

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A

绢的发展历史

B

熟绢的织造工艺

C

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

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况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3-北京-06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