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尝试是成功的第一步”的相关试题
731/1000
单选题

科学的目标是探寻自然界的规律,试错是探索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学探索的历程中,有着许多为人熟知或不为人熟知的试错细节。例如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为反对量子力学而抛出“EPR佯谬”,人们不会接二连三地进行实验,进而揭开量子纠缠的面纱,开辟量子力学研究的新领域。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总是迈出正确的脚步。发现并剔除一种错误的可能,就是离真理更进一步。从这个角度看,人类探索未知的历程也是踩着错误向上攀登的历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过于迷信理论权威会阻碍科学的进步

B

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对科学研究具有价值

C

科学研究是纠正错误,趋近真理的过程

D

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历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7.3%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四川下半年-044】 展开解析
732/1000
单选题

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处理好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确保政府在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上不“越位”,在保障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监管违法行为等方面不“缺位”。这就需要政府理清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增加民生福祉。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得知:

A

区分市场与社会的差异就能明确政府职能

B

简政放权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监管违法行为

C

保障民生就是处理好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D

购买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式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5.5%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4-广东-013】 展开解析
733/1000
单选题

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A

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B

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

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

D

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9%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联考/福建913-035】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734/1000
单选题

第一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速度最快的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比最慢的市:

A

多67亿元

B

多2032.99亿元

C

少67亿元

D

少2032.99亿元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2.9%
易错项:B
知识点:简单加减
来源 【2013-浙江B-104】 展开解析
735/1000
单选题

从古到今,人类不断梦想着能够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目前也未有合法批准的能够真正用于抵抗衰老的药物或疗法。以干细胞抗衰老疗法为例,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干细胞在组织再生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也被宣传为延缓衰老的有力武器。然而科研人员提醒,虽然干细胞疗法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人类而言,还需要等待临床试验结果。衰老是机体在整体水平上的系统性变化,不是单一组织的变化,干细胞目前还无法同时针对所有组织细胞发挥治疗或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采用干细胞疗法抵抗衰老大有可为

B

干细胞治疗用于延缓衰老还有许多问题

C

从古到今人类为延缓衰老进行了各种尝试

D

当前干细胞的抗衰老研究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3.2%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4-联考/河北-026】 展开解析
736/1000
单选题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在《档案中的虚构》一书中,以16世纪法国赦罪书中的案情编造为例,凸显所谓原始档案的虚构性,引发历史研究者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但是换一个角度,在档案的记录、归档与筛选、保存等制作环节中所掺杂的主观意识,恰好也是档案的一种真实性,更可以反映某种特定的时代风尚。因此,对档案可信性的质疑,不应导致对档案的否定与摒弃,而是更应进一步地发掘其中深藏的多元化的历史真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主观意识可能会影响档案的可信性

B

档案多少都会反映特定的时代风尚

C

学者对档案的虚构性持有不同见解

D

存在虚构成分的档案也应善加利用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3.0%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1-四川-034】 展开解析
材料

人们观瞻南京长江大桥,莫不为其雄伟赞叹不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宋代曾在南京长江大桥的西南,即今安徽当涂县境采石矶一带,建造过一座跨江大浮桥,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采石自古以来是长江的重要渡口。北宋初,江南人樊若冰举进士不中第,钓鱼采石江上,以小舟装载丝绳,测得长江宽度,之后诣阙上书,创议修建浮桥,以攻江南。当时南唐军力居南方割据政权第一,水师颇强,国都金陵城池深固,易守难攻,宋太祖估计战事可能旷日持久,为保障兵力增援和后勤供给,采纳此议,修建浮桥。
长江自西南方向流经采石矶,江面稍窄而水急。①采石矶上游江面宽阔而水缓,近似喇叭形,泥沙沉积,形成现在的江心洲,伸展至采石矶下游。但在宋时,江心洲或尚未出现,或尚未伸展到采石一带。②宋人陈造《采石渡》诗说:“大江碍崇山,突起作湍悍。采石天下险,揭厉谁敢玩。”③据现代水文资料,在枯水期和涨水期,采石一带江水流速为0.96~2.03米/秒,江面宽度为5250~5900米,其中包括江心洲2000米。因历代泥沙淤积,江面逐渐变窄,估计宋代采石矶一带江面,当比现代更宽。④在如此宽阔、风浪险恶的江面上修建大浮桥,即使从现代技术条件看来,也并不简单,在一千余年前的古代,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种奇迹毕竟出现了。开宝七年(974年)冬天,宋人利用枯水期,在采石矶建成浮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宋人按照樊若冰的计策,造好几千艘大舰和黄黑龙船,用大舰装载“巨竹絙”,用黄黑龙船在采石矶跨江建成浮桥。南唐君臣听说宋人试图造桥,认为载籍以来,无有此事,宋人儿戏,必造不成。他们对跨江建浮桥缺乏足够估计,铸成大错。
宋军建成浮桥后,沿江东下。南唐出兵,企图焚烧浮梁,并未得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被迫辞别“凤阁龙楼”,充当降王。采石跨江大浮桥对这次军事胜利,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浮桥经历了各种气象与水文条件的考验,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浮桥的构造,或在江河两岸以铁柱、石柱之类系几根牵缆,牵缆上缚船,船上铺板,连接成桥,或以各船下锚矴为主,两岸系牵缆为辅。宋人记载造桥时“以大舰载巨竹絙”,应即浮桥的缆绳。然而在江阔水深的条体下,以粗竹绳系缆,强度毕竟有限,估计各船必须在江底下矴石,方能保证浮桥的牢固。宋时浮桥往往“治铁为琐,辫竹为缆”,使之稳固,采石浮桥应该不会只用竹缆而无铁锁之类的设备。
依据现在采石的江面宽度,我们不妨估计宋代浮桥的长度约6000米上下。依1宋丈约为3.1米计,约合1935宋丈,须用船773~967艘。宋人记载中的“黄黑龙船数千艘”,当是构筑浮桥用的。
这里不妨以南京长江大桥作比较。南京长江大桥江面正桥长1577米,连同两端引桥,铁路桥总长6772米,公路桥总长4589米。采石浮桥估计约在6000米上下,其下所用黄黑龙船,少则七百,多则近千艘,十分壮观。在世界古代史上,建造如此长跨度的大浮桥,无疑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737/1000
单选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证明宋人的设计和修造是完全成功的

B

无疑让骄傲自大的南唐君臣追悔莫及

C

樊若冰当初的建议得到了完美实践

D

为后世桥梁建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8.9%
易错项:D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4-国考副省级-057】 展开解析
738/1000
单选题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共赢的重要推动力。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认同绿色消费,使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引导促进绿色产品消费,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创造条件;全面推动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升级,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本段文字主要讲了:

A

如何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B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C

为什么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D

为什么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3.7%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4-广东-022】 展开解析
739/1000
单选题

一首诗就是一个小宇宙,它包含了诗人自己生命个体的遭际,及其在艺术探索上的痕迹;同时也包含了大时代的烙印,及诗人群落的艺术影响。因此,若要对一篇作品有真切的理解,首先需要拿作者的其他作品来对读,对诗人有个通盘的了解,以期做到________;然后要拿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来对读,在诗歌内容和艺术上有个________式的认识。这样做,可以增加剖析作品的维度,庶乎更进一步贴近了作品。这样做,比局限在就一篇作品来谈,要更为靠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举一反三   连类比物

B

知人论世   高屋建瓴

C

以点带面   融会贯通

D

综核名实   兼权尚计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5.3%
易错项:A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4-辽宁-033/黑龙江-028】 展开解析
740/1000
单选题

小李晚上到镇中心广场看电影。第一排共有21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小李发现,他无论坐在第一排的哪个位置,都将与第一排已经就座的人相邻。在小李之前已在第一排就坐的人数最少是:

A

6

B

7

C

8

D

9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9.6%
易错项:D
知识点:极值问题
来源 【2014-广东乡镇-04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