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中国第一个航天团队”组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等成为我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驾“神五”,圆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费俊龙、聂海胜乘“神六”,逡巡天宇五日五夜;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驾“神七”,迈出了太空行走的第一步。“神舟系列”一次更比一次彰显着中国龙的腾飞力量。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从“神五”、“神六”到“神七”,三次飞天,三创辉煌
杨利伟、翟志刚等是新时代、新世纪里出现的新的中国英雄
中国的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流国家行列
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开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其中睡莲是被子植物起源和进化过程中重要节点;花色花香是园艺植物非常重要的性状,了解背后的分子机制是分子遗传育种的第一步。人称“植物小白鼠”的拟南芥和水稻几乎没有花色花香,故无法展开相关研究,而睡莲因花色繁多、花香浓烈,已被开发成为睡莲茶和香水等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是理想的花色花香研究材料。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是:
园艺植物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价值
分子遗传育种在园艺领域的应用
睡莲花色花香相关基因研究成果
理想花色花香研究植物的选择标准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者
成功的人生少有挫折和失败
成功是一种心理感受,与现实的物质无关
成功可以自己定义,不用将其看得过于神圣
“成功”只是局部的麻醉。那些艺术家应该意识到他们只能在“那里”成功,而不能在“这里”成功,这本身就很可笑,很荒诞。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想到了“回来”,戴着桂冠回来,这是一种陈腐不堪的情绪,这说明他们内心并不自由,这说明他们仍然是“这里”的奴隶。
下列选项中,最能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艺术家在其所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功,不精通其他领域,并不可笑
艺术家不仅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功,还能够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他们内心自由
艺术家在自身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想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
艺术家从事自身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并不是陈腐不堪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有许多诸如《成功十大要决》之类的书。出版商在推销时声称,这些书将能切实地帮助读者获得卓越的成功。事实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卓越的成功注定只属于少数人,人们不可能通过书本都成为这少数人群中的一个。基于这一点,出版商故意所做的上述夸张乃至虚假的宣传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相信了出版商的虚假宣传,但只要读此类书对他在争取成功中确实利大于弊,做此类宣传也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
以下哪项断定最符合以上的议论:
只有虚假宣传完全没有“歪打正着”的正面效应时,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只有当人们受了欺骗并深受其害时,故意做这种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如果故意做虚假宣传者是通过损害受骗者获利,那么,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是不道德的
只有当虚假宣传的受骗者的数量超出了未受骗者时,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历朝的太祖高皇帝,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决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成为大哲学家,并不是因为英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历史上有些人实在配称英雄,可是碰到比他更厉害的人,却失败了。有的人原本很不行,可是碰着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能成功,所谓“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
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历朝开国皇帝是最成功的人
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
康德比希特勒更成功
学问的成就主要靠个人努力
一位退休教师说:“老师最喜欢的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我也是这样。现在回顾30多年的教学生涯才发现:一个学生成绩好不等于他将来的事业很成功。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的人读书时成绩很好,有的人后来事业很成功,但是却没有一个当年成绩最好的学生后来在事业上很成功。”
如果该老师说的话为真,以下哪项也必然为真:
该老师当年最喜欢的学生后来在事业上都不是很成功
后来在事业上很成功的学生中,有的是该老师当年最不喜欢的
该老师的学生中,当年成绩最差的后来在事业上也都不成功
凡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毕业后在事业上都不会很成功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长征一号
神州一号
长城一号
东方红一号
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成功不能统一衡量
那些发呆、做梦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持有“成功/失败”二元观点的人是有问题的
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
奋斗∶成功
大雪∶封山
学习∶理解
财富∶贫困
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