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的中文名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出生”的相关试题
421/1000
单选题

历史早期季节体系的发展演变与农事周期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殷商及其从前的“二时”观念是围绕种植粟、黍等农作物的农事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时间,殷商以来对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并使其嵌入到固有的农业结构中,推动了先秦时期人们“四时”观念的萌生与演进。所以,“四时”观念的产生,是在对既有的“二时”观念进一步细化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逐渐凸显,成为人们细化“二时”观念为“四时”观念的契机。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

社会时间超过自然时间之外而独立存在

B

先秦“四时”观念与“二时”观念的联系

C

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D

冬小麦的推广种植与先秦“四时”观念的产生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6.5%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5-联考/安徽-058】 展开解析
材料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动辄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动辄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男人”和“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422/1000
单选题

与第2段划线处“情人眼里出西施”特定审美现象,最接近的是:

A

爱屋及乌

B

洛阳纸贵

C

买椟还珠

D

程门立雪

正确答案:A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12-北京-056】 展开解析
423/1000
单选题

现实主义美术以写实传统和真实性品格,追求真善美。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并非对生活简单的模仿和照搬,也非生硬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判断,而是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描绘生活,是画家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现实主义追求的善,是指美术要反映对生命的尊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术作品里没有善,就难以感动人。艺术创作者只有扎根人民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度挖掘与全面观照,关怀人民群众乃至人类的命运,作品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完成传递真善美的使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现实主义美术要有现实关怀与使命担当

B

应提升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C

对真善美的表现是美术作品的真正的生命力

D

良好的文化生态有助于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3.6%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2-四川下-034】 展开解析
424/1000
单选题

拍纪实作品就像熬中药一样,需要慢火,需要工夫。我常常觉得,纪实作品就像齿轮一样,少了哪一个环节也转动不起来——少了哪个阶段的作品,都无法很好地反映整个时代的_______。只有把每个时期的东西都_______记录下来,才可以好好地进行总结和_______。我始终觉得,我要追求的,就是_______的效果。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变迁    连续    比照    滴水穿石

B

面貌    完整    归纳    一鸣惊人

C

联系    分别    分析    细入毫芒

D

轨迹    真实    反省    积少成多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8.5%
易错项:B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09-联考/福建913-030】 展开解析
425/1000
单选题

下列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忏悔录》——奥古斯丁

B

《人性论》——萨特

C

《正义论》——罗尔斯

D

《理想国》——柏拉图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1.4%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8-联考/安徽-047】 展开解析
426/1000
单选题

某招考职位规定:凡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参加过支教活动的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均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张华是北京某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却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
由此一定可以推出的是:

A

张华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B

张华没参加过支教活动

C

如果张华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那么他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

D

如果张华参加过支教活动,那么他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3.7%
易错项:D
知识点:复言命题
来源 【2014-北京-100】 展开解析
427/1000
单选题

某大学寝室有8个人,三个是广东人,一个是北京人,有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保送生,三个是贫困生。
假设上述介绍涉及该寝室的所有同学,则下列关于该寝室同学的判断与题干有矛盾的是:

A

保送的学生来自北方

B

北京人既不是保送生也不是贫困生

C

有两个贫困生是广东人

D

没有一个来自黑龙江的学生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4.6%
易错项:D
知识点:朴素逻辑
来源 【2012-浙江-090】 展开解析
428/1000
单选题

在西方思想史中,像卢梭那样具有重大影响和广泛争议的人物不多,他有一句很著名的遗言:“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他的书起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只是引起很多争论,如果有影响,也只限于学术界。他的思想产生社会影响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社会契约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广大普通民众开始受到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卢梭如何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奋斗

B

卢梭的思想被社会接纳的过程缓慢曲折

C

《社会契约论》如何被百姓认可

D

真理总是要经历波折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5.7%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河南-018】 展开解析
429/1000
单选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带着围坐的高适、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一齐驾着仙鹤飞越银河之上,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颇具浪漫主义和瑰丽想象的一幕。《长安三万里》将纪实与想象_______,开启了一场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_______的边塞,万里山河画卷都是唐代的模样。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融汇  人迹罕至

B

交融  金戈铁马

C

糅合  异域风情

D

联结  荒无人烟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8.6%
易错项:C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4-山东-024】 展开解析
材料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430/1000
单选题

作者认为,政府在创新型经济中的角色不包括:

A

在市场失效后进行干预

B

制定法规保护专利

C

通过公共财政进行投入

D

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3-北京-062】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