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麦 的中文名同名作品 作者 1964年出生”的相关试题
材料

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语言以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戏谑调侃的面目出没于传统媒体,让人耳目一新。比如“美眉”指年轻漂亮的姑娘,“灌水”则指没有实际内容的聊天。

人们天生有一种追求新奇的心理,构成网络主体的年轻人尤其难以坚持使用传统语言固定完整的本义。汉语本身具有一字(词)多义、适用语境宽泛等特点,方便人们随意改造词语,或将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旧词表新义或新词表旧义的极富个性色彩的新词汇。同时,传统的、固定的现有语汇系统有时也缺少能准确表达网络概念的新词汇,于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如“猫”(modem)指调制解调器等,丰富了传统媒体的语言表达。

近年来,许多主流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网站,并设立读者在线交流的论坛,网民(也是读者们)就各种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传统媒体因此也经常将一些有见地的发言经过编辑加工后发表,但来自网上的语言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由于网络人际交流匿名、隐匿的独特性,又由于网民主体是追求新潮和前卫的年轻人,因此网络语言会不可避免地偏离传统语言。如果网络语言仅是对规范的主流语言做适度的、局部的非系统性的偏离,传统媒体对此会做出有选择的接受;但如果有些网络语言完全丧失语言的本来面目,将传统规范的语汇彻底变乱,其概念的意指和符指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如那些数字加符号或字母的表达方式和让大多数人群完全不知所云地“去踩一下”等,恐怕就只能限于网上而且仅限于在“小众”之间的交流,很难登上传统媒体的大雅之堂。因此,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尽管有一个渗透的过程,但传统媒体对网络语言的吸收不会不分良莠地全盘接收,它有一个甄选、保留的过程。

一般来说,传统媒体注重对规范语言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网络语言则强调对规范语言的偏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继承和偏离的相互交融会使一些精辟的网络语言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传统媒体,并在媒体的表达中与规范的主流语言并存。

351/1000
单选题

作者批评了以下哪种网络语言?

A

美眉

B

灌水

C

猫(modem)

D

去踩一下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4-北京-048】 展开解析
材料

352/1000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Ⅰ中国内地既是香港最大的商品进口地,也是最大的出口地。
Ⅱ2001年出口至中国内地商品是香港出口总商品的32.3%。
Ⅲ2001—2005年美国出口香港的商品总额持续增加。
Ⅳ2001—2005年中国内地出口香港的商品总额超过美国的有2年。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3.3%
易错项:B
知识点:正确个数
来源 【2008-四川法检-095】 展开解析
353/1000
单选题

毛泽东一生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描写长征的是: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D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9.0%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22-广东县级-021】 展开解析
354/1000
单选题

下列绘画作品取材于历史事件的是:

A

《蒙娜丽莎》

B

《但丁小舟》

C

《苏格拉底之死》

D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5.0%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2-联考/福建915-016】 展开解析
355/1000
单选题

甲、乙、丙3台收割机每小时均能收割2亩小麦,三台机器上午先后开始收割工作,12:00时甲收割的面积是乙的1.5倍,且比丙多收割6亩,16:00时3台收割机共收割了50亩,问乙是何时开始工作的?

A

6:00

B

7:00

C

8:00

D

9:00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3.4%
易错项:B
知识点:方程思想
来源 【2025-国考行政执法-066/国考副省级-071】 展开解析
356/1000
单选题

下列关于近年来我国文艺作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影《长津湖》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B

电视剧《山海情》生动讲述了西海固人民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脱贫的故事

C

《灯火里的中国》是一首以大湾区的海湾港口为背景,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歌曲

D

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全面抗战爆发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2.2%
易错项:C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22-青海-007】 展开解析
材料

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故国有亡主,而世无废道;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由此观之,无为者,道之宗。故得道之宗,应物无穷;任人之才,难以至治。
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斡舟而浮于江湖。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骡马而服驹駼。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也。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遍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桀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坎井之无鼋鼍,隘也;园中之无修木,小也。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357/1000
单选题

下面论点与上文作者论述内容无关的是:

A

万事万物皆依循“道”而生长和发生变化

B

“道”是永恒存在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也不会随着社会的变更而改变

C

“道”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方向,而且关乎王朝的生存与兴衰

D

无论人类存在什么样的限制和困境,世界还将按照“道”的规律而运行和发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6.7%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上海A-021】 展开解析
358/1000
单选题

下列名言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屈原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商隐

D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0.8%
易错项:B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9-辽宁-012】 展开解析
材料

替《王干随笔选》“帮腔”者有两位,其中一位是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王氏以短短数行,披露往事一桩:父亲辈的王蒙结识儿子辈的王干,仰仗的是爷爷辈的胡乔木。王蒙叙事,素有讲究。这段“忆旧”列出风云学界的圣贤任继愈、金克木、季羡林,言之凿凿。寥寥数十字中,五六个人抱团纠结,互为策应,大有深意存焉。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新时期以来,言路广开,催生出文坛无数“对话录”。只是泥沙俱下,多数讨人厌烦,有的一味偏激,只顾凸显个性,有的插科打诨,止于相互调情。而对话之应有货色,诸如问题探讨、理念交锋、志趣对决等,则几近于无。有此前因,“二王”对话出笼之际,众人并不看好,即使闪耀出“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的亮点,仍被误为二人心领神会的噱头。乃至读对话,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人们方明白何谓铜与金,何谓骡子与马不一般。

打出道算起,王干舞文弄墨近30余载。虽童颜依旧,但已脱尽生涩。就说这本《随笔选》,文字活泼如蝴蝶,气韵爽然如晨光,道行深幽如潭水,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他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一位成天读书的朋友,摇头晃脑向我鼓吹此书。他的意见是,假如你手头不空,就先干正事;如果你闲着也是闲着,就不妨翻翻,多数篇什,是会叫人开卷释怀的。

前几日上街买书,老板温文尔雅,喜欢阅读,尤爱随笔类,将一段句子背给我听:“随笔的功夫不在笔头上,而在人身上。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缺乏幽默感不能自我解嘲自我反思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不配写随笔,一个光知道掉书袋的人与随笔无缘。”此乃王干随笔生涯之心得,写在书尾“后记”里。老板背完,含笑相问:“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很有见地?”

我替王干高兴,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前者言而无信,常常被人识破;后者借助切磋,可直接让读者掏出钱来,抱书回家。“名人为你助兴,固然雅致;生人替你卖书,才算实惠。老弟,你就偷着乐吧!”

359/1000
单选题

作者对《王干随笔选》的直接评价是:

A

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

B

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有见地

C

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

D

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正确答案:A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0-江苏A-015】 展开解析
360/1000
单选题

要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这就是知识、经验、想象三样东西,把知识和经验_______组织起来,这就是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结合    创造力

B

糅合    创作力

C

调和    想象力

D

协调    感受力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6.3%
易错项:B
知识点:语义关系
来源 【2009-山东-005】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