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小明湖自然村 2009年底 电视机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农户数”的相关试题
871/1000
单选题

仔细观察自然是发现的开端,是认识事物奥秘的向导,我们要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注意大自然偶然疏忽留下的破绽,通过对这些________的观察,追根寻源,让大自然________出各种深藏的秘密。我们要以大自然为师,以自然之道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调节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推动人类社会________,不断向前发展。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蛛丝马迹 袒露 日新月异

B

细枝末节 显现 顺势而行

C

精益求精 裸露 改天换地

D

细致入微 尽显 弃旧图新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8.0%
易错项:B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1-江苏A-038/江苏C-038】 展开解析
872/1000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5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③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聚焦于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
④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为12339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0.6%
易错项:C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2-联考/安徽-043】 展开解析
873/1000
单选题

在20世纪90年代,地面蜂窝移动通信(GSM和CMDA)和低轨道卫星通信(铱星系统)在全球是竞争关系。虽然地面移动通信从2G到3G、4G和5G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但只覆盖约20%的陆地面积和6%的地球表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空间日益拓展,行业及军事应用愈发广泛,人们对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性的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在5G/6G走向互补关系,共同构建覆盖全球的星地融合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低轨道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由竞争转为互补

B

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与低轨道卫星通信相比覆盖范围小

C

低轨道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是全球竞争关系

D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共同构建全球星地融合网络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6.6%
易错项:A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联考/安徽-058】 展开解析
材料

材料一:
终于,在离“家”17个月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的14只大象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这段时间,“断鼻家族”一路向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们为象群集体倒地睡觉的照片而惊叹,也为竭力保证象群一路生活所需默默努力的人们而感动。象群为何不再害怕人类?从受采访者的话语中,我们能窥见端倪。“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没吃多少玉米,这些玉米都无所谓。”“可能它走掉,我还会关切,还会想它。”_______________。人们自觉承担起保护亚洲象的责任,让涓涓细流汇聚出了磅礴的力量,为亚洲象一路北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山绿水之间,亚洲象一路“逛吃”,人类紧随其后实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展现出我们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高质量的发展,绝不以损害大自然为前提。人生于天地之中,应当善待草木山川、珍惜鸟兽虫鱼,因为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此次,大象成功归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也传递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国始终在路上”的决心。
材料二:
生产力是文明的基础和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但是,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要素,生产力便会成为“无米之炊”。劳动和自然界的馈赠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先进生产力不仅是在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经济生产力永续发展的生产力,而且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和方向发展的生产力。只有以此为经济基础,才能保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性。
现代化代表着当下的先进生产力。按照资本逻辑推进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此为鉴,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将生态化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内容、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顺序,并将生态化纳入到了现代化当中,形成了生态现代化范式。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进入到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已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才能赶超西方现代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就是要系统集成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升级换代。这样就开辟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874/1000
单选题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哪项最能体现该主题:

A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B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1.3%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2-北京-049】 展开解析
材料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年共接收173017项各类申请,同比增长约10%,择优资助各类项目40668项,比上年增加1579项,资助直接费用218.8亿元,平均资助强度(资助直接费用与资助项数的比值)53.8万元,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研究项目系列方面,面上项目资助16709项,比上年增加1709项,占总项数的41%,直接费用102.41亿元,平均资助率(资助项目占接收申请项目的比重)22.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重点项目资助625项,同比增长约3.3%,直接费用17.88亿元。重大项目资助20项,直接费用3.18亿元。

在人才项目系列方面,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6155项,比上年减少266项,占总项数的40%,直接费用31.95亿元,平均资助率24.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地区科学基金资助2829项,比上年增加78项,直接费用10.96亿元,有力推进了欠发达区域人才稳定与培养。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0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8人,新资助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促进了优秀人才和团队成长。

875/1000
单选题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青年科学基金的申请数约为:

A

5.1万项

B

5.9万项

C

6.5万项

D

6.9万项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5.3%
易错项:A
知识点:基期值计算,现期比重计算和变形
来源 【2017-联考/湖南-116】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xingguang

876/1000
单选题

已知2010年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幅为27.4%,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增幅为12.8%,那么2009年限额以下企业和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差值比2010年差值:

A

约少386亿元

B

约多386亿元

C

约少647亿元

D

约多647亿元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0.5%
易错项:D
知识点:基期值计算
来源 【2011-联考/福建-118】 展开解析
877/1000
单选题

根据《广东省信访条例》,信访人反映村(社区)一级干部问题,需走访有权处理的单位,应当到(   )提出信访事项。越级走访,国家机关不支持、不受理。

A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

地级市信访部门

C

省级信访部门

D

中央信访部门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5.3%
易错项:B
知识点:其他法律法规常识
来源 【2014-广东乡镇-083】 展开解析
878/1000
单选题

用6位数字表示日期,如980716表示的是1998年7月16日。如果用这种方法表示2009年的日期,则全年中六个数字都不相同的日期有多少天:

A

12

B

29

C

0

D

1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8.9%
易错项:B
知识点:排列组合
来源 【2009-国考-108】 展开解析
879/1000
单选题

如图,物体M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xingguang

A

恒力F对物体M做正功

B

物体M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C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D

斜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和M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3.2%
易错项:B
知识点:力学
来源 【2023-广东乡镇-068】 展开解析
880/1000
单选题

从3月下旬到10月上旬,太阳在地球上直射位置的移动规律是:

A

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B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C

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D

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7.2%
易错项:C
知识点:世界地理
来源 【2013-国考-018】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