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土地很大 心眼很小 中國”的相关试题
961/1000
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

经过认真研究,教练组认为,迎战这样的对手,“紧逼”莫若“联防”好

B

建国后,大批留学生专家回国,从而开展了国际前沿的研究项目

C

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困难,但黑暗已经过去,毕竟黎明就在前面

D

且不说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何况达到标准以后我们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正确答案:B
正确率:33.3%
易错项:A
知识点:病句、歧义句
来源 【2009-河南-013】 展开解析
材料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962/1000
单选题

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A

绢的发展历史

B

熟绢的织造工艺

C

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

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况

正确答案:D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记叙文、传记等
来源 【2013-北京-066】 展开解析
材料

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3.1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42%。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0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

分研究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504.5亿元,增长16.4%;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2342.8亿元,增长24.3%。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567.3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76.8亿元,增长14.2%。

分产业部门看,七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医药制造业为1.76%,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1.48%,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38%,橡胶制造业为1.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19%。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和陕西9个省(市),共支出2154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71.7%。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江苏、辽宁和浙江7个省(市)。

963/1000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大约为136.1万

B

2006年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是应用研究经费支出的4.64倍

C

2006年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的比例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

D

2006年七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325.4亿元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0.0%
易错项:B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09-吉林甲级-094】 展开解析
材料

2016年,全年原创首演剧目1423个,扶持了100名京剧、地方戏表演艺术家向200名青年演员传授经典折子戏。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共汇聚67台参评参演剧目和1000余件美术作品,观众达40万人次。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共有966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较2015年增长了32.7%,资助资金总额7.3亿元。

2016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301个,比上年末增加1514个,从业人员33.27万人,增加3.08万人。其中各级文化部门所属的艺术表演团体2031个,占16.5%;从业人员11.52万人,占34.6%。

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30.60万场,比上年增长9.4%,其中赴农村演出151.60万场,增长9.0%;国内观众11.81亿人次,增长23.3%,其中农村观众6.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2%;总收入3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演出收入130.86亿元,增长39.3%。

全年全国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13.90万场,观众1.17亿人次。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1.31万场次,观众10381万人次。中央直属院团全年开展公益性演出1335场,其中赴老少边穷地区演出241场,面向老红军、留守儿童等演出132场。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285个,观众坐席数168.93万个。全年馆内艺术演出19.09万场次,增长39.5%;艺术演出观众3098万人次,增长8.6%。其中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265个,全年共举行艺术演出6.81万场次,增长25.0%,艺术演出观众2589万人次,增长8.4%。

年末全国国有美术馆462个,比上年末增加44个,从业人员4597人,增加502人。全国共举办展览6146次,比上年增长16.8,参观人次3237万,增长4.8%。

964/1000
单选题

在2016年中,下列平均场次观众最多的是:

A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

B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赴农村演出

C

全国艺术表演场馆馆内艺术演出

D

全国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艺术演出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0.0%
易错项:D
知识点:现期平均数
来源 【2018-联考/宁夏-118】 展开解析
965/1000
单选题

关于诗词中反映的生物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描述的是柳树进行无性繁殖

B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的萤火虫发光是一种物理变化

C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中的野蚕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D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花色在红紫间变化是由于花青素

正确答案:B
正确率:54.1%
易错项:C
知识点:生物医学常识
来源 【2021-联考/福建-012】 展开解析
966/1000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_______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

A

从业禁止

B

管制

C

训诫 

D

罚款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5.2%
易错项:D
知识点:刑法
来源 【2020-上海A-101/上海B-103】 展开解析
材料

以下数据是关于2003~2007年年末我国电话用户数的统计结果,根据图表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xingguang

967/1000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3~2007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

B

2003~2007年,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始终呈上升趋势

C

2005~2006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要大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的增长率

D

2003年,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与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非常接近

正确答案:B
正确率:20.0%
易错项:C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09-上海-022】 展开解析
968/1000
单选题

关于古汉语中的词汇,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左迁——升职

B

于归——女子出嫁

C

乞骸骨——请求退休

D

弥月——婴儿满月

正确答案:A
正确率:25.0%
易错项:D
知识点:文学常识
来源 【2015-黑龙江边远地区-020】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969/1000
单选题

下述说法中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A

2000年和2010年广州的GDP总量在六个城市中均排在第三位

B

2010年天津的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约388km²

C

从2000年到2010年,六个城市的单位面积GDP排名没有变化

D

相对于2000年,2010年天津的人口数量在六个城市中的排名出现下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B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13-广州-090】 展开解析
材料

一声巨响、凄厉的尖叫······被吓得呆若木鸡,一动不动的体验,你有吗?再次听到类似声音,即使时隔多年,恐惧也会被重新勾起。大脑是如何存储恐惧记忆的?

动物对于恐惧的记忆,一部分是先天的,比如老鼠闻到猫的气味就会害怕,另一部分则是习得的,与巴甫洛夫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差不多,当一种声音与恐惧联系在一起,只要再次听到这种声音,动物就会重新陷入惊恐之中。

很多恐惧记忆的形成,与大脑中附着在海马末端的杏仁核息息相关。这是一个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并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原先,科学家认为,小鼠听觉恐惧的信息会从大脑的听觉感觉区流向杏仁核的侧杏仁核,再通往下游直接控制运动的区域,由此产生恐惧反应,而从杏仁核回到感觉皮层的投射,只有在猕猴等灵长类动物中存在。可是上海有位年轻的女研究员最近在浏览小鼠大脑连接图谱时突然发现,小鼠听觉皮层也有来自侧杏仁核的投射,于是她就和另一位女博士一起“追踪”了下去。

这一追,收获巨大。她们研究发现,从侧杏仁核投射回大脑初级听觉皮层的这个神经回路一旦被抑制,小鼠就不那么害怕原先非常恐惧的声音。这说明,假如我们可以在人脑中找到对应的通路,那么我们就可能通过调节这个通路,减轻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这一基础研究的发现,将为未来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目前药物治疗脑疾病效果并不理想,而生理、物理刺激和干预,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过,更有意义的是,这两位年轻的女科学家发现了成年大脑存储恐惧记忆的模式——这是科学家从来没发现过的。

与电脑有一个像集中存储数据的硬盘不同,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以突触为基本单元的神经网络中。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大脑中有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与上千个同伴相连接,它们之间传递信号,就是通过突触完成的。而突触会不断变化,形态、数目以及连接方式,都会随着学习和记忆改变。通过荧光标记,她们发现,侧杏仁核-听皮层的突触在经过恐惧训练后,明显增多了。通过观察发现,98%以上新形成的突触都遵循“部分新增”的规律。也就是说,这些新突触往往由旧有突触“改造”而来,这种形成新突触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空间、细胞能量,还可节省“建材”——结构蛋白的数量。她们在所有与学习有关或无关的突触变化中,都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这可能是成年动物大脑中突触形成的普遍规律。目前,这项极具价值的研究通过脑科学卓越中心的合作机制,已有北京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基于这一发现,开始研发新的人工智能存储网络。

970/1000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适合做上文标题的是:

A

大脑是如何存储恐惧记忆的

B

研究恐惧记忆存储规律,为脑疾病治疗提供新线索

C

科学家的新发现——大脑存储恐惧记忆的重要神经通路

D

科学家发现成年大脑记忆存储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D
正确率:0.0%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上海A-023】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