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土地很大 心眼很小 中國”的相关试题
141/1000
单选题

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对土地、水、空气等资源的需求与消耗_______,加之使用不当,浪费严重,使得城市资源_______,越来越短缺,结果是水资源和食物供应不足,清洁空气也越发稀缺。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日俱增    供不应求

B

有增无减    山穷水尽

C

旷日持久    左支右绌

D

日甚一日    危在旦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8.3%
易错项:B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17-江苏A-048】 展开解析
142/1000
单选题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南极洲对人们来说是一个_______的地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地理学家,往往把南极周围画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或者画成一个环形的海岛。从16世纪起,在几乎所有的地图上都画着南极的土地,但地理学家都是凭着自己的_______画出来的,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块土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广阔无垠    经验

B

神秘莫测    理解

C

人迹罕至    推理

D

一无所知    想象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4.6%
易错项:B
知识点:解释关系,语义关系
来源 【2017-山东-006】 展开解析
143/1000
单选题

当前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不过,现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中,限制农民进城的体制机制障碍大都已清除或正在清除。而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仍然大多保留,比如不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买农村宅基地。之所以要限制城市资本下乡,是因为土地包括宅基地是农民的最后退路与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应该允许进行交易的。基本保障的交易对城市居民来讲,也许只是多了一个节假日到农村看星星的休闲去处,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却可能在进城失败后无路可走。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

A

不鼓励农民进城

B

限制了农民进城

C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护农民的体制

D

限制城市资本下乡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9.2%
易错项:D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8-上海A-013】 展开解析
144/1000
单选题

如今的互联网技术使得人类又退回到了印刷术发明前的时代,人们_______地阅读时所产生的丰富联想,在很大程度都_______掉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聚精会神    牺牲

B

浮想联翩    退化

C

废寝忘食    舍弃

D

心无旁骛    流失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0.4%
易错项:B
知识点:修饰关系,主谓宾关系
来源 【2015-甘肃-024】 展开解析
145/1000
单选题

国产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票房上与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________,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产电影这种互联网气质带来的亲切感、平民化,这是好莱坞电影难以比拟的________优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分秋色  突出

B

分庭抗礼  本土

C

不相上下  草根

D

和衷共济  特别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6.7%
易错项:C
知识点:解释关系
来源 【2021-联考/山西-037】 展开解析
146/1000
单选题

从2006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的10年间,农村经历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变,农村社区建设也从最初的实验阶段逐渐过渡到深入试点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A

农村社区建设即将取得全面成功

B

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C

农村社区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D

农村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8.3%
易错项:D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广东乡镇-013】 展开解析
147/1000
单选题

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研究表明,包括汽车尾气在内的各种总悬浮颗粒物(即悬浮在大气中不易沉降的所有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建筑和交通扬尘)对心脏有很大的损伤,而且颗粒物体积越小,这种危害越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论述:

A

动物实验发现,较小颗粒物(0.18微米以下)比较大颗粒物(2.5微米以上)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病变

B

较小颗粒物直径可能只有头发丝的1%,很容易沉积在动脉血管壁的脂肪物质上,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C

微小颗粒不容易被过滤,难以检测,日常防护不能抵御它的侵袭,因此很容易引发过敏

D

微小的颗粒会“关闭”高密度脂蛋白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8.3%
易错项:A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14-山东-095】 展开解析
148/1000
单选题

河西走廊西部的荒原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大部分地方都是戈壁沙漠,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千百年来,这里留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古城址,它们有的彼此连缀,仿佛庞大的星座,有的则间断闪耀,形成多层结构。专家认为,水源变化是形成多个古城址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

河西走廊西部的部分地区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刮着七级以上大风

B

一旦水量减少,耕地很快会沙化,古城烟火无以为继,人们就会寻找新的绿洲再建一座城

C

在1000多年的时间中,河西走廊骆驼城的地下水位下降了几十米

D

在河西走廊,古城都是依水而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3.8%
易错项:D
知识点:加强支持型
来源 【2024-联考/安徽-086】 展开解析
材料

①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可以简单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的典型稻作单一农作物种植制度和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其中,中原地区实施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包括了粟、黍、稻米、大豆等生长条件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品种。

②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经历了数次重大变化: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代早期,黍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对黍这种耐寒、耐贫瘠但产量较低作物的重视,与当时社会以狩猎采集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生计模式相契合;庙底沟时期以后,更为高产的粟取代黍成为主体农作物,这一时期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从狩猎采集转变为农耕生产,而大豆的少量出现可能源于人们对植物蛋白的诉求;中原地区在龙山时期时,稻米和大豆的重要性有了明显提升,显示了本区域对不适于旱作生产低洼地的开发以及通过大豆的种植一定程度恢复地力;二里岗时期,郑州地区小麦数量增多,可能是人力资源充沛的条件下人们为缓解春荒采取的重要举措所致;东周时期,小麦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红小豆的普遍出现,则可能与“两年三熟轮作制”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

③《尔雅·释地》中记载:“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诗经·小雅》中也提及土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说明商周时期种植制度中存在“菑”“新”“畲”,虽然各家对这几个词的解读说法不一,但当时存在撂荒、休耕制度是肯定的。在《周礼》中出现的“田莱制”和“易田制”,一方面说明休耕制度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显示已经不再实行一致休耕,而是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的不同确定休耕的长短。

④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普遍经历了从长期休耕、短期休耕,再到连年复种、多茬复种的过程。而其中土地种植方式的转变,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可供选择的农作物品种,可利用的耕地条件、水源条件,可选用的肥料来源,是否有便利的生产工具,等等。但是向农业集约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人口密度是否已经达到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难以满足的程度。我们同样可以从植物考古的相关研究中梳理出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几千年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

⑤裴李岗时期的中原地区,以粗放型的黍为主要作物,农业占比不高,遗址中多见来自森林山麓地区的核果、浆果类植物遗存,几乎不见农田杂草,应该属于长期休耕或“森林休耕”的范畴。这一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一直延续到了庙底沟时期,随着庙底沟文化的急剧发展,人口和聚落数量大增,河谷平原地区成为遗址的集中分布区,高产的粟代替黍成为主粮,在采集类植物遗存锐减的同时,农田杂草可能开始大量出现,这一阶段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休耕时长可能大大缩短,我们认为该阶段从“森林休耕”转变为“灌木休耕”。

⑥进入龙山晚期,中原地区迎来了人口和聚落数量的高峰,这一时期气候和降水变动剧烈,大豆在多数遗址的重要性增加,显示了人们对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视,农田杂草在种类上的增多,可能反映了大量新拓荒的耕地或土地休耕时长的进一步缩短,从龙山晚期到夏商时期,可能已经进入了“短期休耕”或“草地休耕”的阶段。至迟在战国时期,我们认为复种制度已经出现在了中原地区,尤其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河谷区域,一方面铁器和犁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豆类作物和小麦的重要性显著提高,_________________。

149/1000
单选题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填入文中哪个位置?
不论是粟对黍的取代,还是稻米、大豆的加入,再到小麦重要性的提升,以及红小豆被纳入轮作体系,都是该地区人们逐渐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结果。

A

①和②之间

B

②和③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D

⑥之后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9%
易错项:C
知识点:语句填空题
来源 【2025-国考副省级-056】 展开解析
150/1000
单选题

如今一些人对幸福的迷茫和困惑,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对传统美德的放逐和糟践。事实上,现代文化中诸多负面性的文化元素需要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去引领和超拔,乡土中国延续下来的温情友善、古道热肠、重情守义以及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对当今时代的幸福焦虑症和饥渴症无疑是很好的苦口良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医治时代病要依靠传统文化

B

传统美德是医治时代病的良药

C

放弃传统美德导致对幸福的迷惑

D

传统美德可医治幸福焦虑症和饥渴症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3.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四川下半年-03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