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甲用时15分钟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甲、乙第二次相遇后,乙再走多少分钟才能到达A地:
40
30
45
33.3
甲、乙、丙三辆车的时速分别为60公里、50公里和40公里,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钟又遇到丙,问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150公里
250公里
275公里
325公里
某运输公司组织甲、乙、丙三种型号的货车共30辆刚好把190吨货物从A地一次运往B地。已知甲货车数量和乙货车数量之和是丙货车数量的两倍,甲、乙、丙货车的载重量分别为5吨、7吨、8吨。车辆返程时需装载100吨货物从B地运到A地,则至少需要装载多少辆货车才能把货物全部运回A地?
13
14
15
16
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法律移植的是:
非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殖民主义扩张之后,被迫地或主动地施行西方国家法律
张某认为雅典城邦的法律思想体现了公平,认为我国的法律也体现了公平
非洲某落后国家研究发达国家的法律史,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法国18世纪借鉴了中国的科举考试,设立了本国的公务员考试
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不断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不断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文莱、老挝、越南
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
越南、文莱、印度尼西亚
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日本、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德国、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
英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
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
关于国家和城市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俄罗斯是跨纬度最广的国家
我国距离海洋最远的省会级城市是拉萨
美国是世界上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国家征收教育附加费的行为属于:
行政许可
行政征收
行政奖励
行政处罚
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