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提出了“社区词”的概念,其立论基础是“使用汉语的人群,并非生活在一致的社会形态内。如果划分一下,中国内地是最大的社区,还有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以外的,还有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华人地区。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就会有一些社区词在不同的社区使用。”
“社区词”不能反映的是:
社会制度
地理条件
经济体制
文化背景
下列哪一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至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环境(生态)标志,用于表明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连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中国使用的标志是:
绿色印章
生态标签
蓝色天使
十环标志
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高原现象的是:
高考临近,小郑感到睡眠不足,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动力了
高考模拟考试,小齐都考得很好,他觉得自己学不学都能考上好大学
高考三轮复习,小赵感到提高不多,认为复习没用,不愿再看书了
高考过后,小韩考得不错,她认为已经超常发挥了
2009年,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化是在距今1.6万年前的中国南方地区。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认为狗是在约3.3万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并在距今1.5万年后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中国动物考古学家袁博士认为:中国最早的狗骨骼化石出土于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其主要证据是骨骼形态和测量数据与狼差异明显,而与狗相似。
上面所述三项研究达成的共识是:
中国南方地区是狗的起源中心
东亚是狗的驯化起源中心之一
追溯狗的起源应立足于考古学证据
中国境内狗的起源时间晚于中东等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诗与旧体诗有各执一端、________的倾向。一些新诗人强调新诗的自由,自由到谁都看不懂的程度。而有些旧体诗人特别是有些刊物又过分强调格律,不得越雷池一步。他们虽然也同意“求正容变”,但实行起来却只求正、不容变。究其原因,都是正确创作方向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背道而驰 丧失
格格不入 放弃
分道扬镳 迷失
分崩离析 背离
在使用繁体字的香港和台湾,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西方化;而大陆青少年接触港台的电脑游戏、流行歌曲等现代时尚元素,看到的也多是繁体字,但并未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相反,不少天天使用简体字的人,照样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分别阅读用简体字和繁体字书写的同一篇古文、同一首唐诗,文字形式对读者解读作品文化意蕴的影响微乎其微。传统文化也可以以电影、电视等多种方式植根民间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当中,不一定要借助繁体字作为媒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中
传承传统文化未必需要借助繁体字
简体字代替繁体字确实利大弊小
简体字不会削弱传统文化的意蕴
下列哪种情形最可能发生在诗句“绿槐高柳咽新蝉”描写的季节?
华北地区开始播种水稻
黄河的刘家峡到包头段出现凌汛
中山站上方出现极光现象
陕西富平地区开始制作柿饼
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典故人物与其时代对应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西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先秦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东汉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
二溴乙烷过去常被用来去除谷物储藏过程产生的害虫,由于这种化学物品可能导致处理谷物的工人神经损害,因而被禁止使用。然而,在二溴乙烷被禁止使用两年之后,处理谷物的工人还是出现了神经损害。有专家据此断言有新的化学物质导致人们神经损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可能是上述专家推断的假设?
杀灭谷物中害虫的药品总会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如果是二溴乙烷导致的神经损伤,这种损伤在两年之内就会出现
处理谷物的工人若仍使用二溴乙烷,那么他们神经受损是大概率事件
若有新的化学物质造成神经损伤,那么这种神经损伤与二溴乙烷所造成的损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