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
②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③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④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⑤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2
3
4
5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_______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和平发展
和平合作
和平崛起
和谐发展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修改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②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③将“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④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和征用并给予补偿。”
①②③④
①②④③
①③④②
①③②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2023年全党首次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 )。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强军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些国家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选错了参照系,将发达国家有什么、做什么作为实现自身现代化的________,导致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停滞、崩溃,危机不断。而中国能够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条件,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_________的作用,把自己能做好的产业做大做强,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从而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标 因势利导
原则 总揽全局
模本 穿针引线
途径 保驾护航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
农业技术水平
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环境质量
农村建设水平
规模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农业发展是否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还值得商榷。美国多年的大农场生产方式已经证明,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更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水平,所以美国的大农场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发展。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科技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现代化的“步子”骤然迈得太大,很有可能造成上下层“脱节”。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农业改革不应操之过急,而应稳扎稳打
发展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应吸取国外教训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应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生产环节的脱节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 )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
数字经济
产业经济
实体经济
下列不属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措施的是:
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
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上述文字主要阐述了:
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
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
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