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北太平洋垃圾带最早发现时间”的相关试题
61/1000
单选题

塑料垃圾难以被自然分解,这一直令人类头痛。近年来,许多易于被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纷纷问世,这是人类为减少塑料垃圾所做的一种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几乎没有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垃圾处理公司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未减反增。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

近年来,由于实行了垃圾分类,越来越多过去被填埋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了

B

塑料代用品利润很低,生产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

C

近年来,用塑料包装的商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增长

D

上述垃圾处理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0.4%
易错项:C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08-福建-098】 展开解析
62/1000
单选题

很多人反对焚烧垃圾,他们认为垃圾焚烧会污染环境。一位环境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但与垃圾污染本身相比,危害要小得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垃圾焚烧的污染排放能够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以下最能反驳这位专家观点的一项是:

A

垃圾焚烧不仅仅污染焚烧地的环境,也会污染周边的环境

B

目前尚不存在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

C

垃圾焚烧比垃圾本身对环境的危害还要大

D

即使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焚烧污染排放,如长期存在,仍将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5.7%
易错项:D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10-广东-079/深圳-079】 展开解析
63/1000
单选题

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高温堆肥等方法处理。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

A

农作物垃圾

B

锂电池

C

广告用纸

D

棉纺织品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2.6%
易错项:C
知识点:行政管理
来源 【2009-河南-100】 展开解析
64/1000
单选题

2009年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失事。如果法国及其他多国没有采取积极的搜救行动,就不会尽早发现失事飞机的残骸。如果失事飞机设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且派专家参与失事原因分析,那么关于失事事件的调查报告就会更客观。
以上陈述如果为真,以下哪项不可能为假:

A

或者法国及其他多国采取积极的搜救行动,或者不会尽早发现失事飞机的残骸

B

除非失事飞机设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否则就不会尽早发现失事飞机的残骸

C

如果法国及其他多国采取积极的搜救行动,就会尽早发现失事飞机的残骸

D

如果失事飞机设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那么关于失事事件的调查报告就会更客观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5.2%
易错项:D
知识点:翻译推理
来源 【2015-北京-095】 展开解析
65/1000
单选题

人体免疫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保卫人体不受侵犯的“军队”型细胞,另一类则是维持内部治安的“警察”型细胞。前者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实现抗病毒感染,其作用反应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后者又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人体体内每天会诞生100万个新细胞,其中约有5000个不良细胞,它们可能导致癌变,NK细胞能够尽早发现并攻击这些不良细胞和感染细胞,有研究证实,酸奶中的R-1乳酸菌可以提高NK细胞活性。
由此可以推出:

A

NK细胞缺乏将导致人体部分细胞癌变

B

对付流感,酸奶甚至比药物起效更快

C

“军队”型免疫细胞抗感染能力更强

D

“警察”型免疫细胞有助于机体抗癌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2.0%
易错项:A
知识点:日常结论
来源 【2015-北京-104】 展开解析
66/1000
单选题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办法解决垃圾问题。
这是因为,垃圾处理是一项:

A

社会公共服务

B

基础公共服务

C

经济公共服务

D

公共安全服务

正确答案:A
正确率:43.5%
易错项:B
知识点:宏观经济
来源 【2014-山西-003/四川上-012】 展开解析
67/1000
单选题

参照国际经验,生活垃圾收费主要有从量征收和定额征收两种模式。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为定额征收。但早在2018年,国家已明确提出垃圾计量收费,一些城市也制定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无论是参照国际先进经验,还是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垃圾按量收费都是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必由之路

B

势在必行

C

大势所趋

D

名正言顺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0.8%
易错项:B
知识点:时间关系
来源 【2023-黑龙江-023/内蒙古-023】 展开解析
材料

海洋石刻遗产是我国海洋遗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类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所谓海洋石刻遗产,通常指的是分布在我国海岸带地区、以石为载体、表述海洋社会文化主题的各类石刻,也包括一部分位于内陆地区的涉海石刻。海洋石刻遗产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历代涉海人群的重要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信息。

中国很早就有利用海洋及刻画海洋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如东南沿海一带的贝丘遗址中,发现了一些保存下来的太阳崇拜石刻,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洋石刻艺术。秦汉以来,随着滨海地域逐渐得到开发,人们利用海洋的活动日渐频繁,海洋石刻也相应增多,并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石刻遗产。从田野调查可见,我国各地目前留存下来的海洋石刻,广义而言,可以分为石刻建筑、石刻造像、石刻文书等三大类别;从狭义上说,海洋石刻遗产指的是石刻文书,即以石为书写载体的各类涉海文书,如摩崖石刻、碑铭等。①

单就狭义的海洋石刻遗产来说,可从内容上分为海防与海疆安全、海洋生产与管理、海洋宗教文化等类别。其中第一类海防与海疆安全相关的海洋石刻,包括历代海防与记功类石刻。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略海洋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海疆安全,因此不少滨海地区留下了海防将士的石刻印迹,典型者如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明代海防所城——悬钟所城中保存着29通明代海防卫所将领巡视当地海防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海防官兵石刻文书,集中展现了明代东南沿海卫所的社会网络与文化活动。②

还有相当一部分海洋石刻遗产属于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同样,在福建沿海不少港湾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坞界碑”,这些也是反映当地海洋生产的石刻记录。此外,一部分海洋石刻还涉及历代官府对于海洋的管理或当地社区对于海洋活动的习俗规定。③

在目前留存的海洋石刻遗产中,比较集中的是第三大类即海洋宗教文化石刻。历代滨海、岛屿地带人群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海洋神灵信仰,由此产生大量海神宫庙,典型者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滨海区域普遍存在的天后宫。按照地方习俗,新修或重修当地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竖碑纪事的仪式活动,这些涉海宗教碑铭,因为保存了历代修建涉海宫庙的记录以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银两数目等内容,为我们今天深度了解历史上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石刻文书资料。④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尽管一部分标志性的海洋石刻因为各种原因被列入各级文物名录,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相当多的海洋石刻还缺乏基本保护条件,一些涉海碑刻因为无人看管,不仅遭人随意拓印,甚至被凿挖盗卖。对于海洋石刻遗产而言,在人为破坏及日常损坏之外,另一个较大的威胁是海洋灾害与污染侵蚀。海洋石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外露性。除了一部分保存在宫庙或其他公共建筑内的海洋石刻,相当多的海洋石刻都是处在海岸带的公共区域。比如传统时代“勒石示禁”的习俗,使得绝大多数的涉海示禁碑,都要竖立在渡口、海港、渔村等醒目的公共空间,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

68/1000
单选题

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

古代海洋石刻:海洋文明兴衰的见证

B

沿海地区的记忆坐标:海洋石刻文书

C

复原海洋记忆的钥匙:海洋石刻发掘

D

海洋石刻遗产:海洋文明的记忆镌刻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2.6%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23-国考副省级-055】 展开解析
材料

海洋石刻遗产是我国海洋遗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类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所谓海洋石刻遗产,通常指的是分布在我国海岸带地区、以石为载体、表述海洋社会文化主题的各类石刻,也包括一部分位于内陆地区的涉海石刻。海洋石刻遗产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历代涉海人群的重要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信息。

中国很早就有利用海洋及刻画海洋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如东南沿海一带的贝丘遗址中,发现了一些保存下来的太阳崇拜石刻,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洋石刻艺术。秦汉以来,随着滨海地域逐渐得到开发,人们利用海洋的活动日渐频繁,海洋石刻也相应增多,并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石刻遗产。从田野调查可见,我国各地目前留存下来的海洋石刻,广义而言,可以分为石刻建筑、石刻造像、石刻文书等三大类别;从狭义上说,海洋石刻遗产指的是石刻文书,即以石为书写载体的各类涉海文书,如摩崖石刻、碑铭等。①

单就狭义的海洋石刻遗产来说,可从内容上分为海防与海疆安全、海洋生产与管理、海洋宗教文化等类别。其中第一类海防与海疆安全相关的海洋石刻,包括历代海防与记功类石刻。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略海洋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海疆安全,因此不少滨海地区留下了海防将士的石刻印迹,典型者如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明代海防所城——悬钟所城中保存着29通明代海防卫所将领巡视当地海防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海防官兵石刻文书,集中展现了明代东南沿海卫所的社会网络与文化活动。②

还有相当一部分海洋石刻遗产属于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同样,在福建沿海不少港湾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坞界碑”,这些也是反映当地海洋生产的石刻记录。此外,一部分海洋石刻还涉及历代官府对于海洋的管理或当地社区对于海洋活动的习俗规定。③

在目前留存的海洋石刻遗产中,比较集中的是第三大类即海洋宗教文化石刻。历代滨海、岛屿地带人群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海洋神灵信仰,由此产生大量海神宫庙,典型者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滨海区域普遍存在的天后宫。按照地方习俗,新修或重修当地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竖碑纪事的仪式活动,这些涉海宗教碑铭,因为保存了历代修建涉海宫庙的记录以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银两数目等内容,为我们今天深度了解历史上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石刻文书资料。④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尽管一部分标志性的海洋石刻因为各种原因被列入各级文物名录,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相当多的海洋石刻还缺乏基本保护条件,一些涉海碑刻因为无人看管,不仅遭人随意拓印,甚至被凿挖盗卖。对于海洋石刻遗产而言,在人为破坏及日常损坏之外,另一个较大的威胁是海洋灾害与污染侵蚀。海洋石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外露性。除了一部分保存在宫庙或其他公共建筑内的海洋石刻,相当多的海洋石刻都是处在海岸带的公共区域。比如传统时代“勒石示禁”的习俗,使得绝大多数的涉海示禁碑,都要竖立在渡口、海港、渔村等醒目的公共空间,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

69/1000
单选题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海洋石刻遗产与关键词对应错误的是:

A

悬钟所城——卫所、摩崖石刻

B

天后宫——海神、海洋宗教文化

C

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式、唐代

D

坞界碑——海洋生产、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2.8%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国考副省级-053】 展开解析
70/1000
单选题

某市徒步协会组织了一项“清洁海岸线”公益活动。志愿者早上7点从市区集合出发。徒步前往市郊海岸线起点,然后沿海岸线捡拾垃圾。到达海岸线终点后立即沿原路折返。下午1点到达集合点一起收垃圾,已知志愿者正常的徒步速度为8km/h,捡拾垃圾的徒步速度为4km/h,返程负重的徒步速度为6km/h。去程与返程所用时间相同,则该段海岸线长(   )km?

A

4

B

6

C

12

D

18

正确答案:B
正确率:48.3%
易错项:C
知识点:普通行程
来源 【2020-深圳思维能力-016】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