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件中最早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了信息的保存和传送的是:
电话、电视的发明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甲骨文的出现
印刷术的发明
关于第一批人类如何来到美洲大陆,通常的说法是靠步行。在冰河时期,人们横穿了1500公里,从当时连接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北部的大片陆块迁徙过去。随着冰河期结束,这片称为“白令陆桥”的陆块成为白令海峡。然而,“陆桥说”已逐渐不再流行,一些迹象显示,人类有可能是顺着太平洋沿岸搭船前往美洲的。考古发现美洲有14000年历史的人类聚落,足以作为早期人们由出海口逆流而上、踏入内陆的佐证,例如位于俄勒冈州太平洋沿岸的佩斯利洞穴。现在,有更确切的证据表明,人类并未经由“白令陆桥”抵达美洲。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白令陆桥”真的存在吗
人类航海史超出你想象
人类究竟是怎样来到美洲大陆的
考古发现再现远古人类迁徙路线
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国商人就将中国的丝绸以及茶树、柑橘等农作物运往拉丁美洲,又将一些农作物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形成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
请问以下哪些农作物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
玉米
红薯
花生
水稻
太平洋中部的海底,散落着大量矿石,这些矿石名为“多金属结核”,是镍、钴、锰等稀有金属的混合物。支持深海开采的人认为,多金属结核可以提供开发清洁能源所需的矿物,同时海洋每年吸收约四分之一的全球碳排放量,开采结核的过程本身对海洋的碳吸收能力影响不大,反对者则认为海洋本就已经受到过度捕捞、工业污染和塑料垃圾等人类活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深海开采将加剧人类活动对海洋产生不利的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反对者的观点?
目前人类对深海生物及环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不足以支持对深海进行大规模开采矿物的活动
深海开采过程中释放的泥浆会威胁矿区之上深海中层水域的生态环境,还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向上层水域扩散
即使海洋开采活动能够为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提供更多的金属,人类对金属的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只会与日俱增
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连,并共享一个环绕地球的洋流系统,开采活动的评估应该进行全局考虑
下面的诗句中所描述的典故,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只识弯弓射大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乌江自刎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完璧归赵
焚书坑儒
张某下午六时多外出买菜,出门时看手表,发现表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10°,七时前回家时又看手表,发现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仍是110°。那么张某外出买菜用时: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太平洋上有一个圆形的平坦小岛,岛上遍布森林,闪电击中处于小岛边缘的树木引发森林火灾(如下图所示)。假设火线是以圆弧状往小岛深处推进,问当大火烧到小岛中心位置时,过火面积占全岛面积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45%
40%
35%
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会不断出现。下列选项中,按照职业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大学教师,火车司机,汽车修理工,软件工程师
大学教师,汽车修理工,火车司机,软件工程师
汽车修理工,火车司机,软件工程师,大学教师
汽车修理工,软件工程师,大学教师,火车司机
从“蓝天保卫战”到“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再到对“洋垃圾”说“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________。对于中国而言,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与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众所周知 不谋而合
根深蒂固 一脉相承
深入人心 同向而行
牢不可破 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