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分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来安排。下列属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这一阶段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2016年一号文件聚焦加快农业现代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一号文件将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提升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一号文件将激发农业的科技创新,以服务业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号文件将推动农村的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
一号文件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社会资本加快新农村建设
材料一:
终于,在离“家”17个月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的14只大象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这段时间,“断鼻家族”一路向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们为象群集体倒地睡觉的照片而惊叹,也为竭力保证象群一路生活所需默默努力的人们而感动。象群为何不再害怕人类?从受采访者的话语中,我们能窥见端倪。“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没吃多少玉米,这些玉米都无所谓。”“可能它走掉,我还会关切,还会想它。”_______________。人们自觉承担起保护亚洲象的责任,让涓涓细流汇聚出了磅礴的力量,为亚洲象一路北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山绿水之间,亚洲象一路“逛吃”,人类紧随其后实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展现出我们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高质量的发展,绝不以损害大自然为前提。人生于天地之中,应当善待草木山川、珍惜鸟兽虫鱼,因为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此次,大象成功归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也传递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国始终在路上”的决心。
材料二:
生产力是文明的基础和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但是,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要素,生产力便会成为“无米之炊”。劳动和自然界的馈赠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先进生产力不仅是在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经济生产力永续发展的生产力,而且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和方向发展的生产力。只有以此为经济基础,才能保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性。
现代化代表着当下的先进生产力。按照资本逻辑推进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此为鉴,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将生态化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内容、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顺序,并将生态化纳入到了现代化当中,形成了生态现代化范式。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进入到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已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才能赶超西方现代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就是要系统集成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升级换代。这样就开辟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与材料二对应现代化的理解分析不一致的一项是:
我国的现代化将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顺序发展
将绿色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相结合发展才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西方的现代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不符合当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
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程,应开辟代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金秋十月,正是新疆最美的时节。天山南北片片胡杨林叠翠流金,城市间平坦宽敞的马路_______,现代化建筑_______,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参差交错 比比皆是
整齐划一 巍然挺立
纵横交错 鳞次栉比
秩序井然 错落有致
__________。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注重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规模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农业发展是否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还值得商榷。美国多年的大农场生产方式已经证明,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更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水平,所以美国的大农场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发展。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科技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现代化的“步子”骤然迈得太大,很有可能造成上下层“脱节”。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农业改革不应操之过急,而应稳扎稳打
发展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应吸取国外教训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应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生产环节的脱节是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期间的有:
①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
②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通过
④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北平入城式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民族主义曾经是社会争取统一与独立的现代化力量,而今一旦立国成功,却很容易变成一种保守压迫的力量。几乎没有政治领袖具有这样的见识:将其国民的需要置于国家目标之上,而常常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民族主义具有保守与压迫的本质属性
有远见的政治家会将国民的需要置于重要地位
在现代国家的建立过程中,民族主义起过积极性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指出,乡村振兴,______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态宜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下列关于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
需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现代化进程中应努力使城的比重和乡的比重保持稳定
应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