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文圣经箴言部分有两章有空行”的相关试题
材料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地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甚至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121/1000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

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B

人生不必追求完美,正视现实最重要

C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不幸福的人

D

人要学会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议论文
来源 【2013-新疆-050】 展开解析
122/1000
单选题

在刚刚结束的男篮比赛中,数学系以68比56_______物理系,历史系以98比42_______外语系,化学系以78比77_______政治系,中文系以86比80_______上届冠军教育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击败    大胜    险胜    力挫

B

险胜    力挫    击败    大胜

C

击败    险胜    大胜    力挫

D

险胜    击败    力挫    大胜

正确答案:A
正确率:93.5%
易错项:C
知识点:轻重
来源 【2015-吉林上乙级-023】 展开解析
123/1000
单选题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网站域名今后统一成以_______为后缀的英文域名和以“.政务”为后缀的中文域名,不得再使用其他后缀的域名。
填入画横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A

“.gov.cn”

B

“.gov.com”

C

“.gover.cn”

D

“.gover.com”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9.6%
易错项:B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18-辽宁-002】 展开解析
124/1000
单选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汉语是联合国的一种工作语言

B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4.0%
易错项:C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08-北京-058】 展开解析
材料

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___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125/1000
单选题

这篇文章主要强调的观点是:

A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是不同的概念

B

科学研究与媒体调查的方法差别很大

C

“真实验”必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

D

随机取样与科学研究并无很大关系

正确答案:A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4-江苏A-015】 展开解析
材料

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___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126/1000
单选题

文章提到四种组合:
①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
②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
③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
④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
其中符合做“真实验”的是: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4-江苏A-014】 展开解析
材料

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___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127/1000
单选题

文章认为“随机分配”不同于“随机取样”的关键在于:

A

被试机会相等地被分在实验组或控制组

B

采用掷硬币或数字表格这样的随机方法

C

实验人员分配被试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

D

所做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关联

正确答案:A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4-江苏A-013】 展开解析
材料

现在媒体对随机取样、样本代表性等概念备加关注。这种关注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随机取样和代表性是所有学科做调查研究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物学研究因为很少使用随机的被试样本,许多研究成果都会受到批评。

但只要想一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这种想法的荒谬,化学家从没尝试过抽取化合物的随机样本,生物学家也不曾用细胞或组织的随机样本进行实验,这些研究结果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学术研究都需要使用随机样本。因此,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重点是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不是一回事。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两个词里都包含“随机”,因此许多人以为它们所指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采用了随机生成数字这一点,然而其目的却_______________。

随机取样涉及的是如何选择被试进行研究,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研究都要求随机取样,但当它成为必要条件时(例如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则需要用一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这种方法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被抽中的个体就成为之后调查研究中的被试。有一点非常重要,这种随机取样的调查研究既可能是相关研究,也可能是一个真实验,只有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实验。

随机分配是真实验所必需的条件,实验人员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当每一名被试被分到实验组的机会和被分到控制组的机会相等则实现了随机分配。为了达到这一点,常会用到像掷硬币这样的随机化手段(更常用的是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因为它在给被试分组时没有任何偏向。

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不是一回事,牢记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弄清楚四种组合:非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随机分配的非随机样本,非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分配的随机样本。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没有使用随机样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正如下一章将讲到的,研究可以检验理论,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取得的样本。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许多使用随机取样的研究没有使用随机分配,那是因为它们只是调查性研究,旨在寻找关联——也就是说,这些研究属于相关调查研究。然而,一些研究既使用了随机取样,又使用了随机分配,那么它们肯定是真实验。

128/1000
单选题

根据文意,下列有关“随机取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场调查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B

学术研究有些需用该方法有些则不需

C

媒体常常使用这些方法因而误导了大众

D

人体生物学研究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正确答案:C
正确率:0.0%
易错项:D
知识点:说明文
来源 【2014-江苏A-011】 展开解析
材料

①此前有一些研究表明,把年轻小鼠的血液注入到老年小鼠体内,可以让老年小鼠返老还童。这给人一种提示,人类可以通过输入年轻人的血液来实现抗御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愿望。尽管这种抗衰老的方式存在伦理问题,但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突破。

②最近又有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抗御衰老的方式可能只是梦想,而非理想。

③2016年11月22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伊琳娜·康博伊的研究小组在《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的血液”并不能成为逆转衰老的“有效药物”,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益。

④康博伊等人的研究不同于此前的一些血液交换研究,而是在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之间进行可控制变量的血液交换,也就是只能进行血液交换,不涉及其他物质的交换,例如排除器官共享对换血效果的影响。

⑤康博伊研究小组采用一种新的由计算机控制的血液交换设备,血液交换仅通过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颈静脉上的导管进行,不对两只小鼠做外科手术。用于实验的两只小鼠分别相当于人的20岁和80岁年龄,它们的体重都是30克,相互交换的血液量为150微升。大约在24小时后,随着血液的流动,两只小鼠相互交换的新血液就可以与原来体内的血液充分混合。

⑥5天之后,研究人员再对两只小鼠的生理状况进行细致观察。老年小鼠并不像过去的研究所描述的那样返老还童,而只是伤口愈合,疤痕更小了一些,同时有一小部分肌肉组织确实获得了再生能力,而且这种肌肉改善仅限于尚且年轻的那部分肌肉组织,但已经老化和纤维化的组织并未因为输入了一些年轻血液而获得机能的新生。除了肌肉组织外,输入了年轻血液的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也没有发生年轻化的改变。最明显的是大脑组织中负责记忆能力的海马体,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其中神经元有明显的再生。衡量衰老和年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是否有新的神经元生长,如果有,则记忆功能会改善,反之则记忆会衰退。记忆衰退是一个明显的衰老标志。根据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________________。

⑦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更为惊人的结果:输入了一些老年小鼠血液的年轻小鼠变得机能衰退。本来生机勃勃、身体健康的年轻小鼠在换血之后一下子进入了风烛残年,老态龙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和老年小鼠一样衰老。

⑧为什么康博伊等人的研究没有得出与过去其他研究一致或相似的结果?对此,康博伊的解释是,年轻的血液中并非含有能够逆转衰老的物质,而是年老的血液中含有一些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造成了生物体的机能衰退和老化现象。过去的研究观察到输入年轻血液后,老年小鼠的肌肉和肝脏组织出现了一些轻微的改善,可能是因为年轻的血液稀释了老年小鼠血液的浓度,使得抑制因子的作用也被削弱了。

⑨不过,康博伊等人的研究也有受质疑之处:一是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交换的血液量可能并不足以改善双方的身体机能;二是交换血液后的时间比较短,还不足以反映出生物体的全面机能;三是康博伊指出的血液中的抑制因子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并不清楚。因此,只有弄清抑制因子是什么和有什么机能,才能确认输入年轻血液的确不会让人返老还童。

⑩当然,如果能证实抑制因子及其作用,未来想要逆转衰老,就可以通过清除抑制因子的方法来实现,用不着输入年轻血液。

129/1000
单选题

若在实验中观察到下列哪种现象,最能支持第⑦段中“惊人的结果”:

A

年轻小鼠大脑海马体中的神经元没有出现再生

B

年轻小鼠的食量和活动量保持不变

C

年老小鼠的伤口愈合疤痕更小了一些

D

年老小鼠肌肉组织有一小部分确实获得了再生能力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5.9%
易错项:B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8-国考副省级-058】 展开解析
材料

根据今天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的苏美尔人就开始酿造啤酒了,对苏美尔人来说,啤酒被称作“kas”,也就是“嘴巴渴望的东西”。在古埃及,啤酒被当作报酬支付给那些建造金字塔的工人们。对古埃及人来说,拥有一座啤酒坊就意味着幸福。古时的人们可能因为啤酒而联系在一起,在那些非自然的聚居地聚集到一起,定居下来,形成城市。到今天,写作《啤酒圣经》的兰迪·穆沙认为,啤酒有助于人们磨去棱角,变得温和。而使得城市更适宜居住,啤酒相当于城市的“社会润滑剂”。饮用啤酒的生活方式,或者说社交方式,从两河流域以及金字塔奇迹开始就嵌入了人类的文明史。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围绕农业源起的研究,已经诞生了许多发现,也证实了这一假说:农业的开始乃至城市社会或者人类文明的诞生,确实与啤酒有关。
当大约一万年前冰川退去,成片野草出现,首先在“肥沃的新月区”,人类开始发现有些野草可以培育得穗粒更大、淀粉更多、以便食用,就是各种谷物,包括了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对基因图谱的研究表明,大麦首先在今天的以色列-约旦一带被种植,然后伊拉克的库尔德斯坦、伊朗的西南部,然后逐渐扩散到埃及、摩洛哥,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喜马拉雅山区。在这些最初的大麦种植区也发现了最早的啤酒,如苏美尔人石刻的啤酒酿造和饮用场景,埃及金字塔周边的啤酒遗迹。
最关键的,人们为什么要种植谷物?小麦可以做面包,大麦可以酿啤酒,这些似乎是天然的食物来源和加工方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要知道,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人对谷物过敏,不得不食用专门“不含麸质”的加工食物。人类的基因并不是天然适合谷物的。
人类学家和脑科学研究者们揭开了这个谜。宾州大学的人类学者SolomonKatz和博物馆学者MaryVoigt在198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面包与啤酒》,颇有开创性地指出,谷物和牛奶一样都包含一种外啡肽,能够起到镇痛、安抚紧张的作用,而且效果比牛奶所含的外啡肽还强。人们对后者的研究比较多,早就证实喝牛奶对婴儿有减少啼哭的镇静作用,这可以解释晚上临睡前喝一杯牛奶的镇静功效确实存在。只是,传统上牛奶并非成年人的常有饮料,而谷物却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这对人类社会的聚居和政治社会的形成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从膳食品种的热量和蛋白质来说,谷物未必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种植谷物还意味着两次收获期之间可能面临饥荒。但是,谷物特有的外啡肽却以大脑奖励的方式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让人变得温和而更具社会性。这可以帮助人在那些谷物种植区安顿下来,结成村庄。谷物还以其便于衡量财富的量化特性,即所谓多少石或蒲式耳计算的收获和交易,促进着贸易、分工和财富积累,规模约为一万人的最小城市便在农业开始的同时成为可能。
而大麦,因其外壳自然附有的酶,如同葡萄外皮的酶一样,天然适合发酵,也天然有利于吸附、过滤杂质,从种植的一开始似乎就被利用来酿酒而非食用。大麦发酵为啤酒,进一步强化了谷物的镇静功能和幸福意义,奖励着人类农业种植的选择。

130/1000
单选题

根据本文内容,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啤酒有关的原因是:

A

种植酿造啤酒所需的谷物促进了人们发展农业,形成聚居

B

在人类最早的大麦种植区都发现了啤酒遗迹

C

牛奶并非古人一直可以获得的饮料,而啤酒可以发挥相同的功用

D

啤酒在古代可以作为报酬直接支付给劳工从而促进文明发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3.5%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3-上海A-018】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