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环境和经济都面临挑战的高度技术化的时代,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学证据与科学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出路之一就是需要来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鼎力合作。比如,对于像地球气候变化这类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家去挖掘并阐述其根本原因,但与此同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去评估气候变化之于人口与社会的影响,而新闻工作者则需要把这类信息完整地传递给社会大众,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科学的新发现及其与社会相关的联系向社会大众解释得更好更清楚。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提高公众理解科学能力的途径
提高大众理解科学能力的意义
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方式
不同领域专家分工协作的目的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________,植物保护形式仍然十分严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我们应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________的保护。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________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全国植物迁地保护网络。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控制 严密 高规格
抑制 有效 高水平
遏制 严格 高质量
压制 有力 高标准
某高校艺术学院分音乐系和美术系两个系别,已知学院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0%,且音乐系男女生人数之比为1∶3,美术系男女生人数之比为2∶3。问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总人数比为多少?
2∶1
3∶2
3∶1
5∶4
1∶2
2∶3
1∶3
4∶5
某高校机械学院有甲、乙、丙三个专业,学生人数之比是8:7:5。已知该学院三个专业学生的男女总人数之比是3:1,甲、乙两个专业学生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是7:3和6:1,则丙专业学生的男女人数之比是:
7:2
4:1
15:4
17:8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规律,因此对人性有什么样的假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对人性的高度概括,是经济学的逻辑前提。但传统经济学对它做了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理解,仅仅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静态的、孤立的个人选择。而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过于单一,没有看到人性是丰富的,并且是在历史中演进着的。因此,经济学必须实现新的转向,从研究既定制度前提下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转向对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的研究。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经济人”假设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遭遇瓶颈
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对人性的错误理解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
某次考试有20道选择题和20道判断题,每题答对得3分,答错得0分,不答得1分。考生小王成绩为82分,且他选择题的答错数比答对数多。问他判断题至少答对了多少道:
15
16
17
18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其中,出口22096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4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2592亿美元。2012年中国货物进口18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1)2006-2012年七年,中国从日本货物进口额占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态势
(2)2011年中国对美国的货物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比2005年降低了4.3%
(3)2009-2013年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十一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
0个
1个
2个
3个
在中国,让公众理解科学将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除了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参与,除了更好发挥现有科普资源的作用,眼下更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职业科学普及工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包括一支科普作家队伍的造就,国际上的经验表明,一批职业科学普及撰稿人的存在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支撑,如果我们能抓紧培养一批职业的科学工作者,或许能为我们的科学普及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此段文字,作者意在:
阐明让公众理解科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介绍和评价国际上新的科学普及方面的经验
呼吁尽快培养职业的科学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
指出科普工作需要科学教育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植物的器官可分为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营养器官通常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而生殖器官则为花、果实、种子等。植物的营养生殖是指由植物的营养器官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营养生殖的是( )。
扦插红薯藤种植红薯
在海棠树上嫁接苹果枝
将落花生带壳种到地里
将木兰树的枝条压到土里生根
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对周边“视觉”环境的动态了如指掌。为此它们需要知道光的方向、强度、持续时间和颜色。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植物没有眼睛,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植物和我们都能察觉到光。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植物能看到人类可见或不可见的图像
植物通过把调控生长的指示转化为光信号来感知环境
植物利用神经系统感知波长
植物和人类一样有“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