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植物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第七题”的相关试题
161/1000
单选题

远古巨型食草动物灭绝是否影响了植物的进化历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德国研究团队分析了远古巨型食草动物化石和棕榈树,他们发现即使在恐龙这样的巨型食草动物灭绝之后,大果实棕榈树也很普遍,这说明体型较小的食草动物也可能吃较大果实,并通过它们的排泄物传播种子。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可以反驳之前关于植物和食草动物关系的科学假设。
之前的科学假设最有可能是:

A

在巨型食草动物灭绝之后,大果实棕榈树显著减少

B

体型较小的食草动物只会吃小果实棕榈树的小果实

C

大果实棕榈树完全依赖巨型食草动物进行种子传播

D

小果实棕榈树在巨型食草动物灭绝之后迅速繁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9.3%
易错项:B
知识点:削弱反驳型
来源 【2023-湖北选调-086】 展开解析
162/1000
单选题

可以说,科学革命的发端几乎与行星运动和血液循环研究在同步前进。洛克所发明的显微镜将截至那时我们无法看见的微小物质呈现在人类眼前,进而将科学的发展扩展到了新的领域。《显微术》是新兴实证主义的宣言,这与《浮士德》中的巫术相差十万八千里。然而,显微学这门新的科学要做的可不仅仅是精确的观测。从伽利略开始,这门科学便是一种系统的实验法,一种数学关系的识别法。相应地,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提出微积分和微分学。最后,鉴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推翻了关于认知和理性的传统理论,所以这场科学革命也是一场哲学革命。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一系列的知识创新催生了现代解剖学、天文学和物理学。
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显微学在科学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B

实证主义的出现使欧洲科学界发生重大变革

C

自然科学的进步能引发人类对哲学命题的思考

D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5.5%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新疆0907-038】 展开解析
163/1000
单选题

某学院共有42名员工,他们或者做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做行政工作。在该学院中,教授都不担任行政工作,而30岁以下的年轻博士都在做行政工作,学院中有不少人是从海外招聘来的,他们都具有博士学位,李明是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他只有29岁。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该学院从海外招聘来的博士大多是教授

B

该学院从海外招聘来的博士都不做行政工作

C

该学院教授大多是30岁以上的海外博士

D

该学院有的教授不是从海外招聘来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5.1%
易错项:C
知识点:翻译推理
来源 【2016-江苏A-092】 展开解析
164/1000
单选题

一些科学家认为,户外活动和近视关联证据并不充分。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都是根据问卷调查估算孩子们待在室外的时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验光师克里斯汀·怀尔索耶表示,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有待商榷。在一项关于可穿戴光传感器的小规模实验中,她发现人们往往会错误估计自己待在户外的时间。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

流行病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往往是不科学的

B

人们对自己户外活动时间的估算可能存在偏差

C

户外活动时间长短和是否近视之间不存在关联

D

可穿戴光传感器实验主要用于记录户外活动时间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0.0%
易错项:C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16-江苏A-035/江苏B-027】 展开解析
165/1000
单选题

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宣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  )系列”,该名称源于(  )。

A

悟空,唐代游记   

B

悟空,明代小说

C

天问,屈原长诗   

D

天问,诗经

正确答案:C
正确率:44.1%
易错项:D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0-深圳Ⅰ-015】 展开解析
166/1000
单选题

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这段话描写的作家的写作态度是:

A

语不惊人死不休

B

无一字无来历

C

敬畏文字,推敲琢磨

D

创作要追求真实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4.4%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3-上海B-015】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xingguang

167/1000
单选题

结合表中所给数据,2016-2020年脑科学领域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二的国家,其ESI高水平论文数量排名第:

A

B

C

D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4.1%
易错项:B
知识点:直接找数
来源 【2022-上海B-047】 展开解析
168/1000
单选题

其实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当学术”。你可以嘲笑胡适浅薄,称其提倡的实验主义颇为浅陋,甚至不如学衡派所推销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精细,但没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
以上文字是在阐述:

A

现实与理论的关系

B

实验主义与新人文主义的关系

C

时代与学术的关系

D

人生、道德、审美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5.3%
易错项:B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浙江-002】 展开解析
169/1000
单选题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当务之急是要:

A

支持和参与全球科学溯源

B

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疫苗

C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D

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合理分配疫苗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9.8%
易错项:C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22-上海B-095】 展开解析
170/1000
单选题

有一家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一棵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一年后,当地发生了榆树病,方圆几十里开外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留下深深伤痕的榆树却存活下来。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才对真菌产生免疫力。
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

A

坚强的生命能把伤害变成财富和力量

B

生命在逆境中创造惊人的奇迹

C

伤痕有时会成为生命的一种养料

D

生命在伤害中更坚强,更充满活力和希望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6.7%
易错项:A
知识点:意图判断题(不要用)
来源 【2008-山西-004】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