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封闭性问题指具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除了标准答案之外的解答,均被认为是错误解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是:
什么是幸福生活
宇宙中有外星人吗
我应该报考哪所大学
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是哪座
唐朝中期以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续动荡中,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为唐帝国后叶的_________。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_________。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_________,一直延续至今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主题 危在旦夕 薪尽火传
主线 岌岌可危 柳暗花明
主调 危机四伏 重振旗鼓
主流 危如累卵 涅槃重生
_______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_______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_______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历久弥新
恢弘壮丽 源远流长 同舟共济
气势磅礴 奔流不息 与时俱进
延绵不断 厚积薄发 奋发有为
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教化之邦。如果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喧哗不止,则不免让人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侧目而视
恨之入骨
置若罔闻
不以为然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带着________的节目宗旨和不断精进的艺术手法,新一季《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风貌、民间习俗、历史文化、文学作品、特色美食等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华文化,________祖国大地的精彩纷呈,书写中国之进,阐释中国之变。
一脉相承 擘画
薪火相传 描摹
一脉相承 描摹
薪火相传 擘画
下列关于2001-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目、上市股票数目、A股上市股票数目、B股上市股票数目年平均增长速度(顺次记为)的比较正确的是:
一段中国的筝箫名曲,多有雨声中的幽远;一幅中国的山水古画,多有雨声中的迷蒙;一大堆中国古代的哲学,其所谓“自足”“求诸己”“尽其在我”一类的命题,作为几千年文明的意旨内核和情感基点,当然是事出有因,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也许都来自作者们在雨声中的独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声会让人心中安宁静谧
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意趣
所谓情由境生和感由事发
就好像“小楼一夜听春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善于引用经典名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时引用的经典名句是: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