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 古格文明 文章数量 答案”的相关试题
221/1000
单选题

中国地理学研究在指向当前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的研究却出现了被_______的趋势。对地理学整体发展方向的关注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还_______了整个科学发展大趋势。高新观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仍不够普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削弱    阻碍

B

减弱    隔断

C

削减    延缓

D

减少    延宕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1.9%
易错项:C
知识点:感情色彩
来源 【2014-重庆下-036/黑龙江(政法干警)-053】 展开解析
222/1000
单选题

2015年8月,为筹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100个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下列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中,属于上海的是:

A

国歌展示馆

B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D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正确答案:A
正确率:33.3%
易错项:B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16-上海A-017】 展开解析
223/1000
单选题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大,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

B

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C

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

D

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3.4%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15-黑龙江边远地区-050】 展开解析
224/1000
单选题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B

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C

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D

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2.4%
易错项:C
知识点:中心理解题
来源 【2009-国考-046】 展开解析
225/1000
单选题

在一个给定时刻,每个国家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禀赋是给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禀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了数百年,劳动力相对稀缺,所以适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的富裕要素是劳动力和土地,所以有竞争力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
文中所谓“禀赋”,指的是:

A

劳动力的才能

B

劳动力的素质

C

一国的资本和自然资源

D

一国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3.3%
易错项:C
知识点:词句理解题
来源 【2009-江苏B-127】 展开解析
材料

独角兽公司是投资界术语,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其不仅是优质和市场潜力无限的绩优股,而且商业模式很难被复制。

xingguang

xingguang

226/1000
单选题

2021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比2018年增长了约:

A

200%

B

150%

C

100%

D

50%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7.7%
易错项:B
知识点:基期差与和
来源 【2023-上海A-041】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xingguang

227/1000
单选题

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比值,2010年,我国农村的老年抚养比约为:

A

10.0%

B

12.5%

C

14.2%

D

17.3%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5.0%
易错项:B
知识点:现期比重计算和变形
来源 【2015-广州-099】 展开解析
材料

 2013年第11周:全国主要水系131个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的断面为100个,占78%;Ⅳ类水质的断面为11个,占9%;Ⅴ类水质的断面为5个,占4%;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为12个,占9%。

xingguang

228/1000
单选题

2013年第11周,松花江流域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数量占全国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数量的比重为:

A

16%

B

14%

C

15%

D

12%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8.8%
易错项:B
知识点:现期比重计算和变形
来源 【2013-吉林甲级-096】 展开解析
229/1000
单选题

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A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B

文莱、老挝、越南

C

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

D

越南、文莱、印度尼西亚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1.6%
易错项:D
知识点:国情常识
来源 【2019-江西法检-056】 展开解析
材料

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37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5%,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3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

第二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196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达到20.62%。1961年起城镇人口总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此后开始缓慢回升,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3.7%,乡村人口总数为5033.55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0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1979-1989年。这期间,建制镇由1979年的115个增加到1989年的392个;城镇人口由874万人增加到1366万人,增长了56.1%,年均增长4.5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1个百分点。

第四阶段:1990-1997年。这期间,全省省辖市(地级市)由11个增加到13个,县级市由14个增加到31个,建制镇由522个增加到1018个;城镇人口增长46.2%,年均增长5.58%,城镇人口比重由21.56%提高到29.85%,上升8.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8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133.65万人。

第五阶段:1998-2008年。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由2262.47万人增加到4168.48万人,年均增加190.60万人,增长84.24%;年均增长6.30%,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比1998年的31.5%多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

230/1000
单选题

1997年江苏省建制镇数量比1979年多:

A

3.18倍

B

5.42倍

C

7.85倍

D

8.85倍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0.9%
易错项:D
知识点:现期倍数比值
来源 【2010-江苏B-139】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