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是提升基层民众在气候巨灾中的逃生技能、自救互救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的主要途径,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可非常方便地通过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能力提升来实现灾害的自救互救,但气候巨灾风险在网络平台中引发的“气候巨灾风险舆情”对灾害风险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令人关注,尤其是“气候巨灾风险舆情”一旦偏离事实本质,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
根据上述文字,作者紧接下来最可能阐述的是:
气候巨灾风险的人文防御能力分析
气候巨灾风险的舆情影响因素分析
气候巨灾风险设防能力的基础建设
气候巨灾风险防御能力的网络建设
有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他能活到80岁,那么有一年他的年龄的平方数正好等于那一年的年份。问此人生于哪一年:
1980年
1983年
1986年
1989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一些国家应用现有卫星信息开展各方面研究,并初步显示出地震活动与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相关联。上世纪后期,一系列全球重大地球科学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人类探索地球,了解其内部结构提供了大量科学资料,并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震预测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目前的地震预测准确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
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目前的地震预测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关于热带季风气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布在纬度10度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等地
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6-10月份(北半球)
全年高温,春秋极短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两栖动物正经历着全球性的种群下降和物种灭绝,下降速度之快、受胁物种之广,居各陆栖脊椎动物类群之首。但奇怪的是,很长时间以来,________________。因为很多两栖动物在远离人类干扰的偏远山区或自然保护区内突然消失,一些解释野生动物濒危的主流假说,如栖息地丧失、人类捕杀、气候变化等,都无法解释大量的两栖动物下降事件。因此,两栖动物的下降也曾一度被称作一场“神秘的下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非野生的两栖动物种群并未出现明显下降
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并没有发生剧烈变化
科学家找不到导致两栖动物种群快速下降的原因
全球两栖动物种群下降现象并未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从经度上看,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四个国家从东往西的顺序是:
中国、科威特、英国、法国
科威特、中国、法国、英国
英国、法国、科威特、中国
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
西北太平洋台风主要形成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这片海域全年温暖湿润,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海水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加大,为台风的生成提供了充足能量。因此,西北太平洋成为全球台风生成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通常情况下,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后沿西北方向移动,逐步影响中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家。相比之下,南海被众多岛屿和大陆环抱,为台风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舞台。由于位于热带和副热带气候带之间,南海夏季海温同样较高,这为台风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而季风活动对南海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使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这段文字未提及的是:
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影响范围
南海台风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南海台风的路径变化特点
地形在台风形成中的作用
某地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后,A公司立即组织捐款救灾。已知该公司有100名员工捐款,捐款额有300元、500元和2000元三种,捐款总额为36000元,则捐款500元的员工数是:
11人
12人
13人
14人
下列自然灾害与其可能的成因搭配不正确的是:
地震—地壳运动
海啸—海底滑坡
台风—反气旋
山洪—暴雨
有的地方搞森林城市创建不计成本,选树种不考虑当地环境气候,一味_______,大搞南方草原风光、中部沿海风情的反气候移植。这种贪图表面光鲜、_______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做法,无疑背离了森林城市创建的初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搬硬套 无视
标新立异 罔顾
好大喜功 弱化
贪大求全 漠视